1.求歌词:郎在高山打一望

2.土家族丧歌歌词

3.茶山歌 歌词

4.门口一个堰,水儿满了闲,杨雀来洗澡,喜鹊来闹年是什么歌

5.保山市独特的民间技艺有什么

6.姊妹节由来?

7.黔东南的姊妹节是什么时候

姊妹山歌歌词完整版_姊妹山歌歌词

盘问歌

问唱歌要问歌的根,歌是那年那月生;歌原生下

几姊妹,几个姊妹几个名;大的名叫那样,小的安名

叫那音;你是那家唱歌首,请你出来唱分明。

答唱歌要问歌的根,歌是开天辟地生;自从

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自从老的先唱起,留在凡

间诉苦情;大的安名七姊妹,小的安名叫嫦娥;

祖先文盲唱歌首,

从古相传到如今。

十想歌

一想我的娘,我娘无主张,逼迫婚姻压倒我,我要去

告状,哎哟,我要去告状。

二想我公婆,公婆有点错,我对公婆笑哈哈,命上不

带我,哎哟,命上不带我。

三想我媒人,媒人请人去,害了青春一辈子,一想一

想灰,哎哟,一想一想灰。

四想我的哥,我哥进大学,燕子飞山各管各,哪个管

着我,哎哟,哪个管着我。

五想我的嫂,我嫂对我好,手抱娃儿对我笑,一想一

想灰,哎哟,一想一想灰。

六想我兄弟,兄弟少两岁,男成双来女成对,一想一

想焦,哎哟,一想一想焦。

七想我朋友,朋友不长久,长江水来滚滚流,朋友渐

渐丢,哎哟,朋友渐渐丢。

八想我的家,站在大门望,不想吃来不想穿,才想合

意人,哎哟,才想合意人。

九想我的场,场上摆两行,走到场上不见你,一想一

想灰,哎哟,一想一想灰。

十想我的命,我命不如人,岩上生的一根藤,早死早

翻身,哎哟,早死早翻身。

生死连

妹家门口有棵挑,

风不吹来树不摇;

虫不吃来树不死,

为其连妹才坐牢;

郎坐牢来妹送饭,

送到衙门叫哀哀;

不要叫来不要哀,

打了官司要成双;

挨打不是三五棒,

坐牢不是三五年;

钢刀拿当板凳坐,

链子拿当裹脚包;

见官低得娘父母,

坐牢低得坐花园;

花园不好那样好,

甘草不甜那样甜;甘草甜甜我才买,心好我才连

求歌词:郎在高山打一望

姊妹树

在恩施市红土与新塘交界处,有个水道古驿站,叫“大马驿”,大马驿上约2公里的地方叫周家坪,如今,水布垭库区蓄水后,这里形成了高峡平湖的壮美景观。湖岸边一块大岩石上,生长着两根郁郁葱葱的古黄檀树(树龄距今已有约500年),宛如一对亭亭玉立的孪生姐妹,屹立在岩石上,翘首盼望,人们把这两棵树叫做姊妹树。关于姊妹树,有一个古老凄美的传说。

据当地90多岁的廖老汉讲,相传很久以前,这里一对夫妇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同天,在不远的另一个山寨,一对夫妇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两家同日整周岁酒。一晃10多年过去了,孪生兄弟已长得虎背熊腰,英俊伟岸;孪生姐妹也出落得亭亭玉立,似那山茶花一般,品貌播扬远近山寨。土家族人爱唱山歌,而且好斗歌(山歌对唱比赛)。在一年一度的土家女儿会上,孪生兄弟常与孪生姐妹对歌,据说在一次盛况空前的歌赛上,因孪生姐妹在赛前曾放出话来,谁要是在歌赛上赢了她们,她们俩就嫁给谁,而且敢破寨规:若一人赢了她们姐妹,就两女嫁一夫,两人能赢她们俩就一人嫁一个。东乡女子的烈性是出了名的,敢爱敢恨,敢做敢为。歌赛这天,十里八乡的青年男女有上千人参加歌赛,在几位老寨主和老歌师的主持下,歌赛赛了三天三夜,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孪生兄弟竟然赢了孪生姐妹,夺得了歌王桂冠,也赢得了姐妹俩的爱情,就在那次歌赛上定了终身,孪生兄弟准备第二年冬天迎娶孪生姐妹。

然而这年9月,边境倭寇入侵,孪生兄弟被征去抗击倭寇(据说是跟土家族英雄陈连升去抗击倭寇了)。孪生兄弟与孪生姐妹依依惜别,难舍难分。孪生兄弟临走时说,等赶走了倭寇回来就迎娶姐妹俩。三个月后,边关传来捷报称,兄弟俩抗敌英勇,被提拔为管带,姐妹俩手握喜报,高兴得几夜没合眼。每当思恋远方的恋人时,他俩就相邀站在大马驿(水路古驿道)河边的岩石上望着出山寨的路口,唱那首《望情郎》山歌,一年、两年……一晃十余年过去了,也没等到恋人归来,孪生兄弟杳无音信,姐妹俩青丝已成白发,父母心痛地劝她们改嫁,姐妹俩异口同声地说:“我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是嫁个和尚也要跟着走……”孪生兄弟走后,父母年老体衰,加之思儿成疾,孤苦伶仃无人照料。姐妹俩不顾家人反对,决定搬出娘家去照顾未过门的公婆,起早贪黑在地里劳作,细心伺候年迈的公婆直至给二老养老送终。

后来人们才知道,那次女儿会上赛歌,是姐妹俩有意输给孪生兄弟的,其实,相隔不远的姐妹俩与孪生兄弟经常在一起砍柴放牛,在河里摸鱼斗歌嬉闹,早就互生情愫。

“五月相思五月五,河下又打龙舟鼓,哥呀哥,望郎回来过端午……”自从孪生兄弟走后,每当夜幕降临,人们就会看到姊妹俩站在河边的岩石上眺望远方,唱着这首不知唱了多少遍的《望情郎》山歌,村民们也常为之落泪。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姐妹俩站在岩石上久久未归,第二天清晨,人们四处寻找也不见她俩的身影。后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就在她俩经常站立的地方,从那岩石缝里长出了两棵黄檀树苗,而且越长越壮,就是这对姐妹树。

老人们说,当地村民从不去砍那两棵树,人们说那两棵树是姐妹俩的化身。如今, 这两棵树已被林业部门挂牌保护。

土家族丧歌歌词

《郎在高山打一望》

词曲:王原平

演唱:余景明

歌词:

郎在高山打一望段勇,嗨唉唉唉

嗨唉唉唉,姐妹耶

郎在高山哟打一望哟,妹在哟

河里哟,情郎妹妹哟

衣也洗衣裳啰喂,叫一声啦情妹耶

你想不想郎啰喂,郎在梦里想着你

你莫要忘了郎,姐妹唉

姐妹耶,哎哟我的阿哥我的阿哥呀

幺妹我河边洗衣裳心里想着郎哟

哎哟我的阿哥(幺妹)我的阿哥(幺妹)呀

幺妹我棒棒捶在哟岩呀嘛岩板上呐,嗨唉唉唉

嗨唉唉唉,嗨唉唉唉

嗨唉唉唉,嗨唉唉唉

嗨唉唉唉,郎在高山哟打一望哟

妹在哟,河里哟

情郎妹妹哟,衣也洗衣裳啰喂

叫一声啦情妹耶,你想不想郎啰喂

郎在梦里想着你,你莫要忘了郎

姐妹唉,姐妹耶

哎哟我的阿哥我的阿哥呀,幺妹我河边洗衣裳心里想着郎哟

哎哟我的阿哥(幺妹)我的阿哥(幺妹)呀

幺妹我棒棒捶在哟岩呀嘛岩板上

姐妹唉,姐妹耶

哎哟我的阿哥我的阿哥呀,幺妹我河边洗衣裳心里想着郎哟

哎哟我的阿哥(幺妹)我的阿哥(幺妹)呀

幺妹我棒棒捶在哟岩呀嘛岩板上

姐妹唉,姐妹耶

扩展资料:

《郎在高山打一望》是一首在民间流传的山歌类型的歌曲,一般流传于云贵地区。

《郎在高山打一望》段勇演唱版本发行于2011年,收录于专辑《四大湘女同唱魅力湘西:八大歌手齐颂武陵风光》中,专辑收录了13首歌。

春雷曾在2014年湖南卫视春晚现场演唱了这首歌,收录于《2014湖南卫视春晚》中。

茶山歌 歌词

山歌:

土家族民歌中首推山歌,一般多为七字一句,四句一首,也有五句一首。题材繁多,主要是抒情歌、叙事歌、神歌等。以下为一首情歌:

男: 小小姑娘我喊你,

我喊你十句呀,

你一句也不答我,

几时把你得罪了?

你一句一句给我说。

女:我的哥哥你喊我,

妈妈在屋怎把口开?

几时我妈不在屋,

我背着猪草看你来。

锣鼓歌:

也称挖土歌、山锣鼓、合音锣鼓等,是一种劳动歌,多表现土家人的劳动场景。如:

捆起腰带要崭劲,

把它挖起要斗形。

挖边哥哥要崭劲,

一步一步往前行。

摆手歌:

源于土家人祭祀土王而举行的一种礼仪歌舞。歌词主要是神话传说和过去的生产生活情景。如《人类起源歌》:

瓢泼大雨,

下了七天七夜,

水井的水,

雍尼不索尼,

钻进瓜窗里。

水冲卷起岩渣,

紧紧的堵住了瓜窗。

水涨破了天,

天塌垮到地上,

地涨升至天上,

天翻了,地覆了。

长篇叙事诗歌:

如《锦鸡》,有七章,724行:

卖身——

管家只问羊多少,

土司只问羊多壮。

谁管春哥饥寒苦?

只有长工问寒暖!

赎身——

一张字纸一条命,

今日才算自由人。

长工点起一把火,

卖身契约化灰烬。

重逢——

落雨太阳是情,

媒人讲话几句真?

有情有意心对心,

哪要媒人作引针!

重逢——

生不丢来死不丢,

好比青藤缠石榴。

青藤缠了石榴树,

花死藤干两不丢。

哭丧歌:

歌手们围在祭帐前,一人击鼓而歌,有时众人帮腔,依次轮唱。除有固定唱词的部分外,大多随编随唱。一般每句七言或十言,两句或四句一首。如:

孝家今夜打鼓闹(热),

三亲六戚都来朝(拜)。

满堂儿孙批麻戴(孝),

孝男孝女痛哭嚎(啕)。

哭嫁歌:

土家族姑娘出嫁上轿前边哭边唱的歌。有辞祖宗、女哭娘、娘哭女、姐哭妹、妹哭姐、哭哥嫂、哭姐妹、哭梳头、哭穿露水衣、哭吃爷娘饭、哭百客、哭上轿等。

其中骂媒人颇有趣:

背时媒人是条狗,那头吃了这头走。

娘家来吹女婿好,婆家去夸嫁妆多。

树上麻雀哄得来,岩上猴子骗得走。

豌豆开花角对角,媒人吃了烂嘴角。

铁树开花八寸长,媒人吃了烂大肠。

哭父,也颇有特点:

天上星多月不明,爹爹为我苦费心,

爹的恩情说不尽,提起话头言难尽。

一怕我们受饥饿,二怕我们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披星戴月费苦心。

四怕我们无文化,送进学堂把书念,

把你女儿养成人,花钱费米恩情深。

一尺五寸把女盘,只差拿来口中衔;

艰苦岁月费时日,挨冻受饿费心肠!

女儿错为菜子命,枉自父母费苦心;

我今离别父母去,内心难过泪淋淋!

为女不得孝双亲,难把父母到终身;

水里点灯灯不明,空来世间枉为人!

姐妹对哭词:

姐: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离,离开绣楼好孤单!

妹:梭罗树上十二丫,我们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离开,难舍难分情难断!

姐:梭罗树来台对台,我姐心里难宽怀;

丢妹婆家去,逢年过节又才来!

妹:梭罗树来台以台,望姐心里多宽怀,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诲记心怀!

门口一个堰,水儿满了闲,杨雀来洗澡,喜鹊来闹年是什么歌

歌曲名:茶山歌

歌手:群星

专辑:印象 刘三姐

茶山歌

汪明荃(伴奏用)

一朵花开十里香

(嘿嘿嘿哟)

风吹雨打枝叶更强

(嘿嘿嘿哟)

踏破江心千尺波浪

越过高山烟雾障

山歌高唱天下太平

换了新天村女乐洋洋

一朵花开十里香

(嘿嘿嘿哟)

风吹雨打枝叶更强

(嘿嘿嘿哟)

踏破江心千尺波浪

越过高山烟雾障

山歌高唱天下太平

换了新天村女乐洋洋

阵阵风送山茶香

村女们破晓赶路

茶到山腰上

鸟语花香真堪赏

大地改新装

风清日丽

姊妹唱山歌 共守望

阵阵风送山茶香

村女们破晓赶路

茶到山腰上

鸟语花香真堪赏

大地改新装

风清日丽

姊妹唱山歌 共守望

共守 望

://music.baidu/song/2086002

保山市独特的民间技艺有什么

是歌曲《山歌传唱》。

门口一个堰,水儿满了衔,阳雀来洗澡,喜鹊来闹年是土家原生态歌曲《山歌传唱》里的歌词。

《山歌传唱》演唱:巴山幺妹儿组合。歌词:高山顶上一树茶,年年摘哒年年发,头道摘了斤四两啊,二道摘了八两八,门口一条冲,冲里起蛟龙,去是三姊妹,转来九弟兄,门口一个堰,水儿满了衔,阳雀来洗澡,喜鹊来闹年。

姊妹节由来?

保山市独特的民间技艺有腾冲皮影戏、傈僳族服饰、布朗族山歌。

皮影戏是在腾冲县流传久远、影响广泛的一种艺术形式,俗称皮人戏、皮戏、灯影子。相传明洪武年间由中原传入,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经过本地文化的不断渗透和融合,创新出“西腔”和“东腔”两大流派,唱腔多样,剧目丰富,对白风趣,深受当地民众和周边各民族同胞喜爱。

腾冲皮影戏剧目多取材于、演义及民间故事等,尤以三国戏、列国戏等连台本戏居多,据统计有近400出。数百年的皮影戏演出活动足迹遍及腾冲城乡和滇西的许多县市。

傈僳族同胞分若干支系,居住在云南保山高黎贡山莽林深处的俱为“花傈僳”,其妇女服饰也显得特别“花”枝招展。每当节庆之期或山寨人家操办喜事,那五彩缤纷的傈僳妇女便成了本来就富有诗情画意的边陲山水的一道最为明丽的风景线。

保山市施甸县木老元乡是布朗族聚居地之一,布朗族山歌曲目繁多,内容丰富,歌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浓郁。

特点

腾冲皮影戏于明洪武年间从湖广、四川一带传入,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200多年,至今仍保持经常性演出活动。相传在明初由来自江南、湖广、四川等地屯军边疆的移民带到腾冲。

由于地域、语言的差异。腾冲皮影戏有“东腔”和“西腔”之分,东腔出自东练(洞山、勐连一带),西腔出自西练(固东、明光、瑞滇一带),东腔以图像高大,旋律优雅,气氛庄重闻名,西腔以图像精巧、节奏明快,情绪昂扬著称。腾冲皮影戏的唱腔有男腔、女腔、走马腔、碱云腔、悲板等。

皮影剧善于表演古代战争神话故事,刀刀枪枪、云云雾雾,人喊马嘶,十分热闹,具有浓烈的爱国主义及浪漫主义色彩。

腾冲皮影剧目丰富,多取材于、演义及汉族民间故事等,尤以三国戏、列国戏、封神戏、水浒戏、西游戏、说唐、说岳、薛家将、杨家将等连台本戏居多,据统计约有三、四百出之多。如《封神演义》、《三国演义》、《说唐》、《杨门女将》等。

布朗族山歌唱腔圆润委婉,明亮清晰,有特殊的颤音和滑音,尤其在女声中最为明显。一般有独唱、对唱、群唱三种形式。普遍流行的山歌有10个类别:古本山歌、盘花名、姊妹山歌、跑马山歌(又称花花山歌)、盘菜名、盘药名,盘山名、甲子山歌、盘天河、造大船。

其中,古本、盘花名、盘天河、造大船和甲子山歌5个类别的内容和歌的数量固定不变,盘药名、盘菜名、盘山名和姊妹山歌内容基本固定但数量上略有增减。跑马山歌则完全不同,其内容除包括前8类外,全部由歌手即兴创作,数量非常多。

黔东南的姊妹节是什么时候

姊妹节是贵州清水江流域苗族民间传统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十七日举 行。它来源于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聪明美丽的苗家姑娘,虽然到了结婚 的年龄,却一直不得婚配,大家昼夜商谈,一致认为是当地太偏僻而造成的。于 是她们商定,每人拿出一些米,一起聚餐,唱歌跳舞,吸引远方的小伙子。聚会 这天,她们开展了苗家喜爱的斗牛、、 踩芦笙、踩鼓等多种活动,果然引来了四方的众多后生。姑娘们殷勤款待,别时以糯米饭相送。一来二去,小伙子 们都找到了心上人,姑娘们的宿愿也得到实现。此后,姊妹节便流传下来。节日 清晨,姑娘们先到田里捕虾,准备“姊妹饭”。早饭过后,她们便带上“姊妹饭” , 成群结队地来到游乐场。有的在人群中挤来挤去,有的羞答答缓缓挪步,有的含 笑伫立,任凭人们欣赏评论。大胆的小伙子们则跑前跑后,暗自选择意中人。还 有的姑娘与一群后生摆开阵势,以歌对仗。此时,小伙子要想讨得一点“姊妹 饭”, 就必须在对歌中战胜对方。

每年三月十五的贵州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具体时间又因地而异。节日礼仪古朴独特,最为典型壮观的要数清水江畔台江县施洞地区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的苗族姊妹节。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游方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真实地展现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男女情爱生活景象。此间,古老悠久的苗族歌舞服饰艺术、剽悍惊心的舞龙斗牛活动,宁静温馨的农家田间生活与追求返璞归真的现代旅游活动交织互动,被喻为“藏在花蕊里的节日”,是“最古老的东方情人节”,正成为大西南现代旅游经济的一道亮丽风景。 姊妹节的传说及流变

苗族姊妹节的范围较广,几百个村寨十几万苗族在礼仪习俗有所繁简或大同小异,在传说上也略有不同,究其来由的传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相传台江县的革一地区,有一个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们每年都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打猎,很久很久都不回来。寨子里还有众多的妇女孩子和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妇女们劳动回来就养儿育女,过着她们永远也过不完的日子。姊妹们上山摘果与下田劳作,在家姊妹们还纺纱织布织锦与挑花刺锈,他们织出来的布箱子都装不完,他们织出来的彩锦啊,比天上的彩霞还美;他们绣出来的花,蜜蜂蝴蝶都飞来驻留,可是七十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心里总是畅快不起来,因为她们已经到了豆蔻之年了。于是姊妹们又相邀去开田,她们选择了一个水源丰富的地方,把心思转移到开荒造田方面来,开啊开啊,开出了一块好大的田,从这边田胜望不到那边田胜了。于是她们在田里放养了很多很多的鱼,春天来了,他们在田里播了糯米,秋天到了,她们打下的糯谷装满了一仓又一仓,酿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声笑语。老人们看出了姊妹们的心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建议她们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来,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用精米制成糯饭,再到田里捉来鱼虾壳螺蛳设宴,招呼远方的青年男子前来吃姊妹饭喝酒跳舞交谊择偶。第二年确实通过这种形式,有部分妹妹还选上了如意情侣而高高兴兴地嫁出去了。以后吃姊妹饭便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节日。

2、相传苗族从前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后来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和灾荒战乱,被迫不断往西方迁徙,而每逢到一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分姊妹要嫁出去,再次迁徙嫁出去的姊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于是他们决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到田里捉来鱼虾,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们回来和未嫁姊妹们相聚一起,吃一餐姊妹饭相诉衷肠,然后依依惜别,这样相习成了一年一度的姊妹节,俗语:吃了一餐姊妹饭,了却一年相思情。

3、姊妹节的传说,主要来自长达五百多行的《姊妹节歌》。相传,有两个姨妈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彼此产生了爱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但是,阿姣的父母要让她嫁回舅家(旧时苗家习俗称还娘头)。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别人,一直在等着阿姣。他们为了忠贞的爱情,天天都偷偷约会。因怕父母和寨老发现,他们俩相约在野外谈情说爱。每次,阿姣都用她装针线的竹篮偷偷地藏着饭带去给金丹吃。年复一年,经过一番磨难和顽强不屈的抗争,他俩终于结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即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gad liangl)",汉语意译为"姊妹饭"。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传说台江县施洞地区有八百个姑娘因找不到男朋友而嫁不出去;三丙大塘地方有八百个青年男子,也因找不到媳妇而打单身。老年人们想起了阿姣、金丹吃"姊妹饭"的典故,教姑娘们用阿姣、金丹的办法,把三丙大塘八百个青年男子邀请来吃"姊妹饭"。这样,都找到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双双、一对对结成了眷属。从此以后,吃"姊妹饭"就演变成为以青年男女间挑选情侣为主要内容的节日活动。

施洞地区吃"姊妹饭"活动十分热闹,每年农历三月,当节日临近的时候,远近的苗族村寨都忙碌起来,准备迎接和参加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活动。

农历三月十三日,各村寨的苗族姑娘们,都上山去撷染糯米饭的黑树叶子和黄花染成黑黄或多色的糯米饭。十四日前晌,姑娘们都下田里去捞虾(不管是谁家的田);后晌,姑娘们每人拿来一大碗彩色糯米饭、两个鸭蛋(炒虾子用的)和一些钱(多少不拘)用来买鸭。为什么只要鸭和鸭蛋,而不用鸡和鸡蛋?因为鸭能过河,象征能过到彼岸与情人成双。这一切准备齐全了,年龄相近的姑娘们都分别各自集中到一户人家里(最好是没有男孩子或男孩子很小的人家,这才好接待外地来的男朋友),然后夜里就在那儿与外地来的男人们共吃"姊妹饭"。饭后,大家相约到村中的广场上或巷闾去唱歌谈情,通宵达旦。

三月十五至十七日是节日的正式活动时间,也是热闹的高潮。白天,姑娘们都身穿漂亮的衣裙,佩戴着华丽的银饰,到郎西(地名,汉译杨家坪)去观看斗牛、斗雀;同与自己一道吃"姊妹饭"的男子们跳芦笙和跳木鼓舞;夜里,又象十四日夜那样,男女相聚在村中广场或巷闾唱歌谈情。这时,姑娘们(分作不同年龄的许多批)用竹篮盛着各人的彩色糯米饭团和鱼、肉、鸭蛋等礼物,赠送给两天来陪伴她们的男子们。到来年姊妹节时候,这些青年男子们,集体筹钱买了礼物(绣花丝线、绸缎等等)盛在姑娘们去年赠送礼物的竹篮里,带回赠送给姑娘们(叫还竹篮)。如此经过多次的你来我往,使相互间的了解加深,进而产生并倾诉爱慕之情,最终结为伉俪。

现在,姊蛛节前几天,姊妹们就到山野里,来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各色花草,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制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一两天后,这些汁液完全渗透了糯米,再取出分别过滤,再用清水冲洗去表百多余的色彩汁液,然后将这些分别浸泡好各色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芬香的五彩姊妹饭。这种用各种野花草清对取色制作的姊妹饭,不但色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便不坏。还具有明目健身,滋补强身功效,是节日期间与亲朋好友共享与相赠的特殊食品。

节日活动过程

准备:

节日前,姑娘们要到田间捞鱼,古时不论哪家的田鱼都可捞,田主一般不加干预。每户均到坡上"姊妹花"以制作"嘎良" (糯米饭),并煮好"嘎良",备足酒菜。

节日过程:

大部分地区是姑娘们自愿筹集蛋、肉、鱼、酒和姊妹饭等食品聚餐,款待应邀前来的后生们。后生们来到家之后,作为东道主的姑娘,要邀约寨上姊妹们前来相陪,大家一边喝酒、吃姊妹饭,一边对歌。姊妹饭在老屯、施洞一带染成红、紫、绿、黄等不同的颜色,晶莹透亮、清香可口。其余地区染成乌色,又称乌米饭,均是从山坡上摘一种清香的嫩叶染制而成。对歌时,男女分别两排坐定后,摆开阵势,拉开战幕对歌,以歌传情。对歌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古歌盘问和情歌对唱等,姑娘们用歌盘问姊妹节的来历及姊妹饭象征什么等,你唱我答,歌声不绝。通过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抒发真情。唱到最后,谁对答不来,或所唱的与对方唱的不合拍,答非所问等,谁就算输。如果姑娘们输了,就要送男方一件礼物,如手圈、耳环、戒指等;若是男方输了,以前送姑娘银手圈,现在送手表或有纪念意义的礼品。赢方也要回谢相当价值的礼物。如是双方自愿互赠的礼品,大多就是 节日期间,一些中老年男子也相约到邻近寨子去与相应年龄的妇女们对歌,情景与年轻人对唱相似。节日中,除了这些活动外,还要举行踩鼓、斗牛、斗鸟、等活动。节日结束,后生们要回去时,姑娘们用新竹篮或新帕子盛姊妹饭,送给后生们带回作礼物。得到姑娘们送的姊妹饭,就意味着姑娘已有好感。若没有姑娘送,男生们还可以去向姑娘们"讨",讨时装得可怜稀稀的,并随口说:"请送一口嘎良吃,遮遮蚊虫咬吧!"姑娘们往往觉得同情而慷慨相送。在送后生的饭筐和帕包里,机敏的姑娘们往往悄悄藏着标记,如松叶、竹勾、活鸡鸭、香椿芽、辣椒或大蒜等,传达种种情意。

节日信物寓意

姊妹饭颜色的象征意义:绿色象征家乡美丽如清水江,红色象征寨子发达昌盛,**象征五谷丰登,紫蓝色象征富裕殷实,白色象征纯洁的爱情。

姊妹饭标记的意义:

① 藏松叶:代表针,暗示后生们以后要回赠姑娘绣针和花线。

② 挂竹勾:暗示用伞酬谢,挂几勾送几把伞,若放两个相互套着的竹勾,则表示希望日后多来与姑娘来往。

③ 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愿与后生成婚。因苗语称椿芽为"娥","扬"的意思是"引"和"娶",姑娘以此暗示希望后生早日来迎娶。

④ 放棉花:则暗示姑娘们很思念后生们。因苗语称棉花为"忍",与苗语"想念"同意,故借以暗示思念的情意。

⑤ 放芫奚菜:其意和暗示与春芽菜相同,因苗语称此菜为"娥扬奚","扬"的意义与上同。

⑥ 放棉花和芫奚菜:则表示急于成婚的心情。

⑦ 挂活鸭:则希望日后回赠一只小猪给姑娘饲养,以备来年吃姊妹饭时,杀给大家吃,再度联欢。

⑧放辣椒或大蒜:暗示以后不愿再来往或绝交。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是我国苗族妇女的“姐妹节”。节日这天,妇女们都要吃一种用五颜六色的糯米做成的“姐妹饭”,互相赠送礼物,以示吉祥.。 这种饭是用姑娘们在山上集的野花和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成的。节日里还有热闹的斗牛场面和“游方”活动。习俗  在这些日子里,按照海南苗家的传统习俗,要吃姐妹饭。姐妹饭是姑娘们 上山摘野生植物的花和叶,用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后蒸熟而成的,吃罢姐妹饭,姑娘与小伙子们身着节日盛装和民族服装,欢天喜地来到陡水河畔, 参加与体育活动:游方唱山歌、吹芦笙、沙滩踩鼓、鸣锣击鼓、跳芦笙舞、划船、斗牛等。 苗族妇女要过一次“姊妹节”,吃上一餐“姊妹饭”。节日的早上,寨子里的姑娘们便去田里捉鱼,准备“姊妹饭”、不管她们到哪家田里捕捞,都会受到欢迎。妇女们吃完“姊妹饭”后,便各自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彩色糯米饭,到游方场找小伙子对歌。小伙子想要吃到糯米饭,必须在对歌中取胜。除对歌以外,妇女们可以随意参加各种活动.出嫁的姑娘也要回娘家过“姊妹节”。 姐妹饭  姑娘们做姐妹饭,是将来的野花野果浸出颜色,用来把糯米饭染成红的、黄的,蒸熟后,糯米饭五颜六色、晶莹透亮,既好看又香软可口。过节那天,家家都吃姐妹饭。姑娘们的心意也都藏在了这姐妹饭里。:姑娘们用手帕或篮子装好姐妹饭,送给两天来陪伴她的小伙子。小伙子打开饭包,如果姐妹饭上放着一对红筷,表示姑娘喜欢他,愿意与他交朋友;如果只有一支筷子,是姑娘婉转地暗示小伙子,不要再单相思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辣椒、葱、蒜,则表明姑娘不喜欢他,知趣的小伙子就该转移目标了;如果姐妹饭上放着树叶和松针,那是告诉小伙子至少还有希望,小伙子应该买些绸缎或丝线送给姑娘,加强联系和了解。传说  姊妹节的前身是“坡会”。苗族姊妹节的范围较广,几百个村寨十几万苗族在礼仪习俗有所繁简或大同小异,在传说上也略有不同,究其来由的传说,主要有以下三种。 服饰传说一 苗族姊妹节的传说,主要来自长达五百多行的《姊妹节歌》。相传,有两个姨妈的子女,男的叫金丹,女的阿姣,他们俩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长大后,彼此产生了爱情,金丹一定要娶阿姣,阿姣也非嫁金丹不可,却遭到父母及族人的反对。阿姣的父母要让她嫁回舅家(旧时苗家习俗称还娘头)。阿姣不愿嫁回舅家,一定要嫁金丹;金丹也不愿娶别人,一直在等着阿姣。他们为了忠贞的爱情,天天都偷偷约会。因怕父母和寨老发现,他们俩相约在野外谈情说爱。每次,阿姣都用她装针线的竹篮偷偷地藏着饭带去给金丹吃。年复一年,经过一番磨难和顽强不屈的抗争,他俩终于结成了夫妻。于是便有了"姊妹饭"的典故,即苗语叫带给情人吃的食物为“藏饭”,汉语意译为“姊妹”。 传说二 相传台江县的革一地区,有一个苗族大寨,寨子里的男子们每年都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打猎,很久很久都不回来。寨子里还有众多的妇女孩子和七十个如花似玉的姊妹。妇女们劳动回来就养儿育女,过着她们永远也过不完的日子。姊妹们上山摘果与下田劳作,在家姊妹们还纺纱织布织锦与挑花刺锈,他们织出来的布箱子都装不完,他们织出来的彩锦啊,比天上的彩霞还美;他们绣出来的花,蜜蜂蝴蝶都飞来驻留,可是七十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心里总是畅快不起来,因为她们已经到了豆蔻之年了。 于是姊妹们又相邀去开田,她们选择了一个水源丰富的地方,把心 服饰思转移到开荒造田方面来,开啊开啊,开出了一块好大的田,从这边田胜望不到那边田胜了。于是她们在田里放养了很多很多的鱼,春天来了,他们在田里播了糯米,秋天到了,她们打下的糯谷装满了一仓又一仓,酿出了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吃喝穿戴都有了,可姊妹们总还觉得缺少了什么,很少有歌声笑语。 老人们看出了姊妹们的心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建议她们把吃不完的糯米和喝不完的糯米酒保存起来,待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用精米制成糯饭,再到田里捉来鱼虾壳螺蛳设宴,招呼远方的青年男子前来吃姊妹饭、喝酒跳舞、交谊择偶。第二年确实通过这种形式,有部分妹妹还选上了如意情侣而高高兴兴地嫁出去了。以后吃姊妹饭便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节日。 传说三 相传苗族从前居住在遥远的东方。后来由于人口增多生活困难和灾荒战乱,被迫不断往西方迁徙,而每逢到一个地方居住一段时间,就有一部分姊妹要嫁出去,再次迁徙嫁出去的姊妹就回不到家了。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于是他们决定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到田里捉来鱼虾,相邀已嫁出去的妹妹们回来和未嫁姊妹们相聚一起,吃一餐姊妹饭相诉衷肠,然后依依惜别,这样相习成了一年一度的姊妹节,俗语:吃了一餐姊妹饭,了却一年相思情。 姐妹节服饰  苗族女子的银冠,是苗族银饰的精华。年轻的苗族姑娘多喜爱将近百朵的银质花簇缠在头戴的铁丝架之上,使之成为帽顶,帽的周围则缠以钻花的薄银片,下缘缀上数十枚有银链系着的银坠。还有一种银冠苗族女子无论长幼都爱戴,它将银花、银泡等缀在头巾周围,再在夹层上插以四五束银花簇。花簇的构造,是在银簪的外端,焊接30多根长短不一的银签,每根签顶都焊接一朵精制的银花,髻后插一把木梳。木梳背包一块薄银片,周边缀满银坠,只留梳齿。髻上插一只银凤和一副银角。银凤、银角均用薄银片制成,其上精钻双龙戏珠。苗族女子的银饰,当属盛装时所佩最美,每遇重大喜庆节日或有贵客来时,苗族女子便全身上下缀满银饰,有如中国古代武士般周身铠甲,气度非凡.苗族女子有戴银角及其它银饰的习俗,有些老人竟也满头银饰,还要缀上彩色羽毛,繁花似锦、富丽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