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情自古伤离别:这句古诗的全句和意义

2.关于生死离别的诗句

3.《燕燕》——人生自古伤离别

4.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

5.多情自古伤离别下一句是?

人生自古伤离别_人生自古恨别离

人生总会有离别的诗句如下: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2、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3、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4、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9、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1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11、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12、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13、长白山 长白山头皆冰雪, 长白山下狂风恶。

14、铁鞋踏破人饥渴, 林边歇: 山重水复路又折。 质天何人能晓我? 万里愁云困星锁。

15、人生能有几次搏? 顾四野: 可叹壮士一腔血。 2. 步 辇 图 几度寻君君不遇, 梦里依旧相眷顾。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句古诗的全句和意义

雨霖铃:寒蝉凄切——多情自古伤别离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千里烟波、沉沉暮霭不正是离情别绪的象征吗?黯然凄迷,无边无涯!那楚地天空虽然辽阔,但又如何能装得下这浩浩离愁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秋佳节本是团聚的日子,柳永却要告别心爱的恋人,远走异地,江湖漂泊。如果他是重利轻离别的商人,或者是懵懵懂懂的傻小子,也不会觉得痛苦。可是柳永偏偏是多情善感的书生,偏偏有一颗敏感的诗心,不仅会感到孤独寂寞,还能感受到恋人的痛苦与寂寞。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喝醉了,离别的酒最容易醉人,因为借酒消愁的人希望用它来离别的痛苦。黎明醒来,举目四望,岸上稀疏的杨柳,江面上扑面而来的晨风,天边那一弯残月,这萧瑟的晨景又一次唤醒了被酒精的离情别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良辰美景易得,而知心恋人难觅,没有佳人在身边,又怎有心情欣赏这良辰美景呢?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风情就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中的“风月情浓”,即男女间的爱恋情怀。

柳永多情,但不滥情,他追求的是两人之间精神的愉悦,既需要女子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也需要女子善解风情,但这样的女子世间又能有几位呢?此别之后,人各天涯,自己的千种风情又向谁人诉说呢?

一滴滴清泪跌落在江面上,荡起的涟漪揉碎了江中那一弯残月。

关于生死离别的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出自柳永的<雨霖铃>

人生自是有情痴,“多情”本是人之常性,从古至今离别总是让人伤痛,昔我往已,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旦离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重聚,纵然是故地重游,往往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既然知道,离别会有这种结局,怎么能让“多情”的人们不感伤呢!

“多情自古伤离别”自古皆然,人生没有不散的酒席,离别就算再伤怀,也得去面对,只能感叹一声“多情自古伤离别”啦!这是无奈的心声,纵然是万万的不舍得,现实终归是现实,要离去的也无法挽留……

《燕燕》——人生自古伤离别

关于生死离别的诗句如下:

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释义: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释义: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释义: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4.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释义: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

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释义: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6.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释义: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7.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释义:那年与佳人的别离,恐怕今生都不能相见了。

8.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释义: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释义: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0.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释义:只有天上春月最是多情,还为离人照着庭院落花。

1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释义: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12.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释义:离去时,雪像花一样地飘落,如今再度前来,花开得像雪一般的白艳。

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

燕燕于飞 差(cī)池其羽

之子于归 远送于野

瞻望弗及 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 颉(xié)之颃(háng)之

之子于归 远于将之

瞻望弗及 伫(zhù)立以泣

燕燕于飞 下上其音

之子于归 远送于南

瞻望弗及 实劳我心

仲氏任(rén)只 其心塞(sè)渊

终温且惠 淑慎其身

先君之思 以勖(xù)寡人

差池其羽:形容燕燕群飞,或以为燕子尾翼如剪。 颉:上飞。颃:下飞。

将:送。南:南郊。仲氏任只:值得信任、善良的二妹妹,或解为任姓第二女。

塞渊:诚实而深沉。淑慎:美好而谨慎。先君:已故君主。或已故的父亲。勖:勉励。寡人:寡德之人,送行者谦称。

这首《燕燕》表达了送别的主题, 学者们对此都无异议,但是对送者和被送者的身份,却说法不同。最有影响的一种观点是以《毛诗序》为代表的“卫庄姜送归妾说”。即卫庄公夫人庄姜送庄公之妾戴妫回陈国。因戴妫之子被杀,国内,尤为伤感。宋代王质、清代崔述皆驳斥《毛诗序》观点,持“兄送其妹出嫁”的说法。从诗中的“之子于归”一句,以及全诗表达的感情来看,“兄送妹”更加贴切。

清代诗人王士禛在《带经堂诗话》中将《燕燕》一诗推举为“万古送别之祖”。

诗开首以追逐打闹的飞燕起兴,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同胞别离的愁苦哀伤。《朱子语类》对此大赞不已,曰:“譬如画工一般,直是写得他精神出。”明代陈舜百在《读风臆补》中也评价到:“‘燕燕’二语,深婉可诵,后人多许咏燕诗,无有能及者。”辛弃疾的《贺新郎》中的“看燕燕,送归妾”就是取之于这一典故。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诗中的妹妹善良、诚实、重情重义,性情温柔,她有良好的学识和素质,为人处世小心谨慎,临行前还以真诚之言勉励兄长。这么好的妹妹,送别时当然有太多的不舍。

这诗情感真切,“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瞻望弗及,实劳我心”。在送别中情感一步步升华。“瞻望弗及”和“伫立以泣”成了表现惜别情境的原型意象,反复出现在历代送别诗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直目送朋友,直到帆远去天边,看不到尽头。“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目送朋友,直到山挡住了视线,只有雪地上的印迹。“伫立以泣”的“泪”,也成为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艺术意象之一。这是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泪;是韦应物“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中的泪。

? 钱钟书评价:“瞻望弗及,伫立以泣”。按宋许顗《彦周诗话》论此二句云:“真可以泣鬼神矣,张子野长短句云:‘眼力不如人,远上溪桥去’;东坡与子由诗云:‘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鸟帽出复没’:皆远绍其意。”

? 再读《燕燕》,感受古人的送别场面,品味人生的别离无常。

多情自古伤离别下一句是?

多情自古伤离别全诗

《雨霖铃》

作者: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1、凄切:凄凉急促。

2、骤雨:急猛的阵雨

3、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4、无绪:没有情绪

5、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

6、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7、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

9、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诗意: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全诗

《泊秦淮》

作者: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

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润物细无声全诗

润物细无声全诗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3、潜(qi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7、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然而也有例外。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滴。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菊东篱下全诗

菊东篱下全诗

《饮酒》

作者:陶渊明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注释:

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

7、悠然:自得的样子。南山:指庐山。因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

9、相与:相伴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诗意: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篱下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下一句是: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意思是: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

出处:柳永〔宋代〕《雨霖铃·寒蝉凄切》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蓝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扩展资料:

赏析:

下片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得出一条人生哲理:“多情自古伤离别”。意谓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皆然。“自古”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