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月光与朱砂痣》歌词

2.“你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是什么意思啊

白月光朱砂痣歌曲名字_白月光朱砂痣歌词解释

大籽的歌曲《白月光与朱砂痣》最近非常火,曲调轻快,朗朗上口:白饭粒无处抛,蚊子血也抹不掉,白月光在照耀,你才想起她的好;朱砂痣久难消,像一团烈火在燃烧。

这首歌撩起了听众对张爱玲原著的兴趣。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白月光会变成饭黏子,于是惦念朱砂痣,可朱砂痣却是红玫瑰变的蚊子血。

人啊,得不到的美好,总在心间挠,得到的美好,却总是变了味。

有个小小少年,才华横溢,桀骜轻狂,在他的世界里我行我素、称王称霸。

有一天他的同桌换成了全校最美的女孩,白雪肌肤,温婉可人,少年一见倾心,满心都是这个可爱的女孩,一段红玫瑰般的痴狂爱恋由此展开。

为了讨得女孩的欢心,少年变了,不修边幅、邋遢随意的他,开始注重打扮,以前头屑满桌,后来头发整洁还抹上了头油;

以前出口粗暴,后来温文尔雅君子翩翩;以前处事孤傲,后来见义勇为,犹如被解开天劫咒的混世魔童哪吒,一个崭新的灵魂依附着这个美丽女孩而诞生。

然而世事变幻,女孩终究走了,少年的世界坍塌了,他的身体被撕裂了,那颗承载着他美好品德的灵珠随着女孩飘走了,只留下了胸口一颗朱砂痣。魔丸所在的肉体,张皇不知所措,从此开启了寻找白月光的人生旅程。

少年的朱砂痣,是无法忘怀的青葱时光;

少年的白月光,是召回灵珠的美好期冀。爱情能够支撑灵魂。

走过少年,红玫瑰如何会变成蚊子血,白月光又怎成了饭黏子?

人啊,为何既处着白月光,却又惦记着朱砂痣?

何为爱情?

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爱情三角理论,认为所有的爱情体验都是由 、亲密和承诺 三大要素所构成的。

是爱情中的成分,指一种情绪上的着迷,个人外表的和内在的魅力是影响的重要因素。

亲密是爱情关系中能够引起的温暖体验,指的是两个人心理上互相喜欢的感觉,包括对爱人的赞赏、照顾爱人的愿望、自我的展露和内心的沟通。

承诺主要指个人内心或口头对爱的预期,是维持关系的决定期许或担保,是爱情中最理性的成份。

亲密是“温暖”的,是“热烈”的,而承诺是“冷静”的。

这三大要素构成了喜欢式爱情、迷恋式爱情、空洞式爱情、浪漫式爱情、伴侣式爱情、愚蠢式爱情、完美式爱情等七种类型。

喜欢式爱情(Liking)

这种爱情,只有亲密,在一起感觉很舒服,但是觉得缺少,也不一定愿意厮守终生。没有和承诺,感觉同友谊。

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love)

这种爱情只有体验。认为对方有强烈吸引力,除此之外,对对方了解不多,也没有想过将来。只有,没有亲密和承诺,如初恋。第一次的恋爱总是充满了,却少了成熟与稳重,是一种受到本能牵引和导向的青情。

空洞式爱情(Emptylove)

这种爱情只有承诺,缺乏亲密和,如纯粹地为了结婚的爱情。

浪漫式爱情(Romanticlove)

这种爱情有亲密关系和体验,但是没有承诺,只崇尚过程,不在乎结果。

伴侣式爱情(Companionatelove)

这样的爱情有亲密关系和承诺,却缺乏。常见四平八稳的婚姻,只有权利、义务却没有感觉,老夫老妻,左手碰右手。

愚蠢式爱情(Fatuouslove)

这种爱情只有和承诺,没有亲密关系。没有亲密的顶多是生理上的冲动,而没有亲密的承诺不过是空头支票。

完美爱情(Consummatelove)

完美的爱情需要同时具备三要素,包含、承诺和亲密 。

娶了白玫瑰,有了亲密,舒舒服服,也许是喜欢式爱情,如果增加了承诺,便是伴侣式爱情,如窗前的白月光,平淡却稳定;可如果连亲密都淡化,白玫瑰就注定变成了衣服上的饭黏子,只想拂去它,甚至连捡起来放嘴里嚼一下的兴趣都没有。

娶了红玫瑰,奔放,热烈似火,可迷恋式爱情不长久,迟早红玫瑰会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抹不去还扎眼睛。如若增加了亲密,与红玫瑰的关系便是迷恋式爱情,没有承诺,走哪算哪,最终化作胸口的朱砂痣,刻骨铭心,却只能悄悄抚摸,无法并肩依靠同行人生风雨。

于是,人们有了红玫瑰,会惦记床前的白月光;娶了白玫瑰,却暗揉着胸口的朱砂痣。

完美的爱情是可遇而不可得的,岁月荏苒,完美的爱情也会变成伴侣式爱情。

我喜欢那首歌《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着以后坐着轮椅慢慢聊。

朋友啊,你选择哪种爱情呢?

《白月光与朱砂痣》歌词

1、白月光的意思是爱而不得,朱砂痣的意思是得而不惜。

2、白月光与朱砂痣,源自张爱玲的《白玫瑰与红玫瑰》,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3、对于男生来讲,白月光就是心中最完美的恋人,是他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但是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所以说对男生来讲,白月光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但同时也是拥有不了的。而朱砂痣,就是指的那些热情奔放,举手投足之间都撩拨着我们的内心,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虽然非常的快乐但又有一种堕落感。

“你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是什么意思啊

《白月光与朱砂痣》歌词如下:

从前的歌谣

都在指尖绕

得不到的美好

总在心间挠

白饭粒无处抛

蚊子血也抹不掉

触不可及刚刚好

日久天长让人恼

那时滚烫的心跳

也曾无处遁逃

像一团烈火燃烧

烧尽跨不过的桥

时光匆匆地跑

火焰化作月遥遥

再无激荡的波涛

也从不在梦里飘摇

白月光在照耀

你才想起她的好

朱砂痣久难消

你是否能知道

窗前的明月照

你独自一人远眺

白月光是年少

是她的笑

那时滚烫的心跳

也曾无处遁逃

像一团烈火燃烧

烧尽跨不过的桥

时光匆匆地跑

火焰化作月遥遥

再无激荡的波涛

也从不在梦里飘摇

白月光在照耀

你才想起她的好

朱砂痣久难消

你是否能知道

窗前的明月照

你独自一人远眺

白月光是年少

是她的笑

白月光在照耀

你才想起她的好

朱砂痣久难消

你是否能知道

窗前的明月照

你独自一人远眺

白月光是年少

是她的笑

《白月光与朱砂痣》歌曲介绍

《白月光与朱砂痣》是大籽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黄千芊、王佳滢作词,黄千芊、田桂宇作曲。收录在大籽于2021年1月1日发行的同名专辑《白月光与朱砂痣》中。这首歌被大籽演绎的非常完美,深受歌迷喜爱。

这首歌表达了一份深深的思念之情。白月光代表着远方的思念之人,朱砂痣则象征着心中那份刻骨铭心的爱情。歌曲讲述了爱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这首歌词的深层含义是爱情是一个唯美的存在,它承载了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幸福的追求。

“你是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意思是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爱意永远不变和男子对女子此志不渝,相守一生的承诺。

“朱砂痣”,出于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粘在衣服上的一粒饭粒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它的大体意思是:男人初始时,大多是喜欢淡雅清丽的白玫瑰,皎洁的清香,象是冰凉的高山之雪,值得付出一生的代价,求得在这冰凉水流中的沉沦。?然而,在度过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后,男人渐渐变的不满足。他开始想要一个快乐的艳丽梦幻,妖娆的浓艳,摇曳在月的黄昏。红色的玫瑰,芳香弥散,辛辣魅惑。

扩展资料:

一、《红玫瑰与白玫瑰》简介

《红玫瑰与白玫瑰》是张爱玲诸多作品中一部广为流传的中篇。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普通人隐秘的心理与情结, 展现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中西方文化交汇时人们的情感、婚姻生活, 揭示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下男权社会中女性难以摆脱的悲剧人生。该书收录张爱玲于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创作的中短篇,包括《年轻的时候》《花凋》等十余部作品。

二、《红玫瑰与白玫瑰》作品赏析

1、主题思想

初恋、情人、妻子,这三个人对振保的影响是深远的,通过细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心理描写,张爱玲反映的是小资阶层的生活缩影和人类对情感的需求。并没有对“红玫瑰”和“白玫瑰”两种类型的女人做出严格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而只是在很稀松平常的故事发展中揭示出她们自身的生存状态,叙写她们自身的情感体验,并在这些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中显现出她们在男权社会中所面临的生存困境。

造成这种生存困境的根源,除了两位女主人公自身的原因,与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男主人公心中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是分不开的。在当时的中国,仍然是封建文化传统根深蒂固的时代,男权意识仍然是社会的主导意识。在这种意识主导之下,女人一旦威胁到男人的权威,必定会受到惩罚,王娇蕊和孟烟鹂就是这种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

虽然在当时,也有一部分女性也曾试图冲破传统的束缚,她们上新式洋学堂,穿新式洋装,出入各大交际场所,努力争取自己应有的权益,但性别仍然束缚着她们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就像作品中的娇蕊,勇敢追求自己的真爱,但是却也最终无法真正冲破传统的束缚,依然为传统所不容,男人们永远将他们的道德限制和人格限制强加于女人,这就使得她们总是处在生存的困境中,无论如何努力,也是徒劳。

2、艺术手法

(1)选择与焦点聚焦化

文体风格是选择的结果,偏离常规的选择也能体现作者的风格。超乎寻常的选择,就能获得超乎寻常的效果,就能引人注目。选择说或者框定说为表现作者的风格提供了很好的基础。选择或者框定实际上就是一个突显的过程,作者选择一个事物,把这个事物放大或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和描写,从而使这个事物从众多的事物聚合体中突显出来,或者说从背景中突显出来,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风格体现的过程。

在张爱玲的中,独特的意象选择是最能体现张爱玲风格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它的突破性,在于标杆性的旗帜式的意象的树立。张爱玲在描写娇蕊等待振保的焦急的心情时是这样描述的:她还带着点嘲笑的口气。

“你知道么? 每天我坐在这里等你回来,听着电梯工东工东慢慢开,上来,开过我们这层楼,一直开上去了,我就像把一颗心提了上去,放不下来。有时候,还没开到这层楼就停住了,我又像是半中间断了气。”用生活中听电梯的感觉来表达等待爱情的感觉,这在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电梯的上、下和到位,分别代表着爱情的不同程度。

电梯开得太过了,代表感情的热度过了,或者爱情已经结束了,所以心就永远牵挂,永远放不下来; 电梯如果没有开到位,代表感情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温度,可能会因为期盼而断了气。在这里,作者将抽象的对感情的等待写得可触可摸。

电梯的选择,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等待爱情的感受。自古以来有用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红豆、红叶、鸳鸯、春蚕到死丝方尽等来比喻爱情的,但还从来没有人选择电梯来表达爱情的心情的。

独特意象的选择是最基本的认知结构,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人的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来自生活身边的感受,可以将一些虚幻的感觉变得可听可视可闻可摸可触可感,写得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给人印象深刻。

(2)偏离手段

(一) 字形的偏离

书写变异在英文中主要包括字母大小写的变化、特殊符号的使用等,在汉语中则常常利用汉字的字形来做文章。汉字是象形文字,汉字的结构、内涵、外延,体现了中国人对事物的认知、抽象、概括和综合,是人们对世界认知的物化。人们常常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想象,创造出很多关于汉字的趣闻。

张爱玲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王娇蕊写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故意将“蕊”写得零零落落,三个心写成了三个字,说明三个心房,可以住着不同的人,说明“娇蕊”是个花心的人。但是并没有仅仅将“蕊”的意思的阐释停留在此平面上,而是在随后的描写中,对这个三个心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

娇蕊对振保: “我的心是一所公寓房子。”振保问道: “可有空的房间招租呢?”并说: “我要住单幢的。”娇蕊道: “看你有本事拆了重盖! ”并说: “你要的那所房子已经造好了。”振保写了一行字: “心居落成志喜。”

这里用“空的房子”“公寓房子”“单幢”“重盖的”“造好的”“心居”等名词性词语以及“招租”“住”“拆”“要”“造”“落成”等动词,表明不同的房子类型表达了恋人之间感情的建立的过程。通过上下文关于“蕊”字的互文这种“前景化”的手法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新意,给读者以新鲜感。

(二) 代词的偏离

语言在现实的交际过程中离不开双方的心理因素。为了表达感情的需要,常常会出现代词偏离其常规用法的现象。《红玫瑰和白玫瑰》巧妙地运用了“我们”与“他们”的偏离。振保称呼王士洪和娇蕊为“他们”,而王士洪则说“不许你叫我‘他们’! ”

因为“他们华侨,中国人的坏处也有,外国人的坏处也有。”这里“他们”和“我们”,反映了身份建构的过程。“我们”和“他们”的对立,实际上是“价值观的冲突”“文明的冲突”“民族的冲突”。“我们”指的是“中国人”,“他们”指的是“外国人”。

振保把娇蕊当成了外国人,而娇蕊更愿意把自己当成中国人。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使用“他们”还是“我们”,反映了心理认知距离。“他们”反映的是“异己”的他者,“我们”反映的是“合我”的我们。异乡人是张爱玲中的永恒的主题,在这篇中,两个代词的不同,却反映了强烈的民族观和异乡人的视角。

(三)“他”的偏离

代词所指的对象具有模糊性,需要在语篇的整体环境中才能找到其对应关系,同时代词“他”还具有篇章的衔接功能和指示功能。娇蕊最初喜欢振保,就巧妙地使用了代词的指代对象的模糊性特点,来增进与振保的感情。

振保回家后听到娇蕊打电话对悌米说“在家里等一个男朋友”,并说“他是谁? 不告诉你”。“男朋友”指称什么? “他”指称谁? 是振保? 还是悌米? 是有歧义的。有人说暧昧是爱情的最大魅力所在。张爱玲就曾说不爱的爱情,永远不会变坏,所以,我们调情,我们暧昧,却永远不要相爱。

在这里,张爱玲故意运用代词的模糊性,制造了暧昧性,挑逗了振保的情欲。“他”的指别是模糊的,表示人称代词的一种指称功能。这里充分地运用了代词指代的模糊性产生的歧义,既增强了振保的好奇心和挑战性,也挑起了振保的情欲。

指称的对象随说话人、说话时间、说话地点而变,因此,指别是一种依赖语境的指称。何兆熊认为各个人称代词的所指和用法并不简单、明确,有时会出现一些从语义上看似乎是异常的现象,这些现象只能从语用的角度借助语境去解释。对代词对象的确定过程是消除偏离的过程。

(四) 词义的偏离

词义的表达包括常规性的词义和偏离的词义,当词表达的意思偏离了常规的表达,获得了新义以后,也会产生新奇的效果。这种对语言的偏离性赋予语言以生命。在中,当振保提议要看**时,振保问娇蕊: “你要脚做什么用的?”娇蕊答道: “追你的! ”脚的作用,本来是用来走路的,现在变成了追求爱情的工具。这实际上是词义领域的跨越。

振保对好久不见的娇蕊说: “我以为你像糖似的化了去了! ”娇蕊问道: “我有那么甜么?”振保放了胆子答说,“没尝过。”这实际上是一种通感隐喻。通感本质上是一种语言现象,是用一种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另一感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同时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受认知规律的制约。

它是感官中的特征从低级感官映射到高级感官,从普及性强的概念映射到普及性弱的概念,它产生的心理基础是抽象的意象图示。这种偏离通过语言的超常搭配,突破了语用规则,造成了意味深长的效果,词义使用域的扩展和变化,使人产生新鲜感。

清新独特,耐人寻味,出人意料。这种偏离,利用了词义的多义性,以及选择的可能性,并且在选择过程中偏离了基本义而选择了非基本义,是一种对词义的部分偏离,从而使我们看到语言惊人的张力。

(五)主体性的偏离

主体性是叙事学中的重要的概念。主体性指的是主体自我争取和行使权利的能力。“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性。”施事者是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动作的发出者,“施事是动作动词组成的动核结构里动核所联系的主体 。”

在《红玫瑰和白玫瑰》中有几处描写哭的地方,最初哭的主体都是女性,有娇蕊的哭,也有烟鹂的哭,而最终哭得最厉害的却是中的男主人公振保在哭。这是对凡事都是对的凡事都可以把握住自己的振保的尖锐的讽刺,也是对男性主宰世界的一个尖锐的讽刺。

在中,娇蕊和烟鹂最初对于爱情和婚姻都是没有主体性,张爱玲曾说: “对于大多数的女人,‘爱’的意思就是‘被爱’。”但是在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以后,娇蕊和烟鹂的身上都凸显了争取人格独立,张扬婚姻恋爱的自由的主体性,她们作出决定并且努力实现自我。

振保最初是生活的主宰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把握住生活,但是命运却与他开了个玩笑,最终面对红玫瑰变成“贤妻”,白玫瑰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振保失去了主体性。这种转变就决定了这篇的价值不仅只是解构,更具有建构的向度,即在解构男性霸权的同时确立了女性崭新的性别身份,寻找建构迥异于男性主体性的女性自我。

(六)故事结构形式的偏离

中运用了现实层面对经验层面的偏离。经验层面的振保曾经有两段经历: 第一个是巴黎的一个,振保在她身上花了钱但还做不了她的主人使他有了最羞耻的经验; 一个是初恋的女友,一名叫玫瑰的姑娘使他赢得了坐怀不乱的柳下惠的盛名。生活层面的振保经受不住红玫瑰的诱惑但却为了自己的名声放弃了这段感情。

他无法忍受烟鹂毫无生气的肉体带给他的缺失,转而寻找其他的诱惑。这是生活层面对经验层面的偏离,从而产生了陌生化。二是理想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偏离。中运用了现实层面对理想层面的偏离。理想层面是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理想层面的振保的理想几乎体现了所有男人的梦想,一个是他的白玫瑰,一个是他的红玫瑰。

一个是圣洁的妻,一个是热烈的。希望两者同时兼有。而现实版振保的状况是,曾经被抛弃的火热的却变成了贤妻良母过着幸福的生活,娶回家的纯洁的妻却与别人偷情,生活对理想的彻底颠覆让振保惊叹不已,也对男性的刻板的理想社会进行了颠覆。这是现实层面对理想层面的偏离,从而产生了陌生化。

三是感觉层面与心理层面的偏离。用红玫瑰花和白玫瑰花与现实中的人物娇蕊和烟鹂做类比,植物“红玫瑰”花的艳丽、鲜红以及浪漫的气息和娇蕊的惊艳、吸引人以及现代的气质形成鲜明的映衬; 植物“白玫瑰”花的单调、惨白以及没有生命力的气息和烟鹂的冰冷、古板以及毫无生机的气质形成了鲜明的映衬。

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融合,婚姻爱情生活是属于人的生存层面的,是属于情感体验的,而“红玫瑰花”和“白玫瑰花”属于植物系列的,是属于视觉关注的层面的。这里将情感的层面的意象图式变异成感官层面用视觉来欣赏和感受,导致了“看”关涉到“感觉”层面的偏离,产生很强的陌生化,并打通了人的各种感官心智,完成了不同感觉的沟通,从而形成了两个空间的跨空间映射。

百度百科:《红玫瑰与白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