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21日是梨园春栏目的第几期啊

2.襄樊有哪些地方戏

曲剧狸猫换太子赵德芳的唱段_曲剧狸猫换太子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找艺术,表演运输和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

9月21日是梨园春栏目的第几期啊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 1062年。北宋庐州合肥人。字仁希。

拯为天圣五年进士。仁宗时任监察衘史,其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丹。拯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官至枢密副使。

其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拯卒,谥号孝肃。有《包肃奏议》十卷。《宋史有传》。他的故事,过去、戏曲多用作题材,塑造其为清官的典型。

那么,“以包公为主角的京剧”有那些呢?

我们在观赏京剧演出时,常会在舞台上看到“黑脸”包拯的艺术形象。包公戏亦称黑头戏,也就是戏迷所乐道的“包公戏”(唱腔与铜锤相同)。

黑头:系传统戏剧角色,净行的一种。净,俗称大花脸,有粉头、黑头、铜锤之分。黑头面涂墨色,表示粗莽或森严,如京剧《御果园》之尉迟恭、《铡美案》之包公等。

在京剧中,除“包公”演唱稳健雄浑,空谷幽深之意境外;其代表戏出有:《砸奕驾》、《陈州放粮》、《铡包勉.赤桑镇》、《遇皇后.打龙袍》、《智斩鲁斋郎》、《铡美案》(亦称《秦香莲》)、《探阴山》、《包公辞朝》等。

感谢好友史海钓客的邀请,我是新霁。

从元朝开始,戏曲舞台上就出现了包公的形象,一提起包公那可真是妇孺皆知呀,深受百姓喜爱许多京剧名角儿都演过包拯,比如高庆奎先生、周信芳先生等也擅长演包拯,京剧包公戏除了以包拯为主角演绎故事外,比如《铡美案》《赤桑镇》等,还有不少戏是靠他压台才能完成演出,比如《乌盆记》《钓金龟》等,统称包公戏,下面我把以包公为主角的剧目全写下来仅供参考:

先来看几幅大师们的包公剧照

金少山大师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裘盛戎大师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李如春先生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郝寿臣大师的阎罗王、 高庆奎先生的包拯剧照(源于网络)

周信芳大师也擅长演包公的,可是我没有找到他的剧照,南北包公的扮相不一样,每位大师塑造包公形象也是不一样,这就是看京剧的乐趣。

《铡美案》

陈世美进京赶考,一去便没了音讯,妻子秦香莲在公婆去世后带着一双儿女英哥、冬妹进京寻夫,听人说陈世美当了驸马,母子三人到驸马府认亲,陈世美不认他们,秦香莲到丞相王延龄那里状告陈世美停妻再娶,王延龄让秦香莲第二天和他一起到驸马府给陈世美祝寿时,弹唱曲子打动陈世美,让他悬崖勒马,夫妻相认。在王延龄的劝说下陈世美还是不认秦香莲,王延龄去找包拯了,陈世美派韩琪去杀秦香莲母子,韩琪不忍下手放了她们自刎,包拯得知此事请陈世美到开封府,让他回心转意,陈世美狡辩,包拯找来秦香莲对质,陈世美再次狡猾强辩,包拯定陈世美停妻再娶,杀妻灭子之罪,要铡了他,公主和太后赶到,阻止包拯行刑,太后劝说秦香莲夫妻重圆是不可能的,抢走英哥、冬妹,逼她撤诉,让包拯放了陈世美,包拯抢回英哥、冬妹,两难之下拿出银子给秦香莲让她回家好好教子,秦香莲骂包拯官官相护,包拯不顾一切,摘下乌纱帽,铡了陈世美。

京剧《铡美案》剧照(源于网络)

传统老戏,金少山大师和裘盛戎大师演的最著名。

《打銮驾》

陈州干旱三年,皇帝派庞太师的儿子、庞贵妃的哥哥庞昱前去发放赈灾款和皇粮,陈州百姓到包拯面前状告庞昱贪污灾款、克扣皇粮、强抢民女、霸占良田等罪行,包拯找来庞太师告诉他庞昱的所作所为,庞太师无动于衷,训斥告状百姓,包拯让这些百姓殴打庞太师,庞太师被打之事被赵斌上奏皇帝,皇帝招包拯上殿问话,包拯说出陈州之事,八贤王赞扬包拯,谏言皇帝派包拯去查办庞昱私扣皇粮、赈灾款之事。皇帝下旨让包拯去陈州调查庞昱并且放粮。庞太师进宫告诉庞贵妃包拯要去陈州调查庞昱,庞贵妃到太后哪里借了銮驾,摆驾御街挡住包拯的去路,包拯来到御街见到銮驾,恭敬回避选择转道,包拯走哪儿銮驾就挡哪儿,三番两次这样,包拯来到銮驾跪迎,庞贵妃却说他不让道还撞道有不敬之罪要打包拯一行人。庞贵妃的挡道诡计被包拯识破,包拯愤怒壮起胆子打了銮驾。庞贵妃受到惊吓跑到皇帝面前哭诉,皇帝要斩包拯,王延龄让人去请八贤王,八贤王来到金殿让皇帝赦免包拯,派包拯第二次去陈州放粮。

裘盛戎大师的代表作,这么好看的戏,现在不演了,真可惜,民间不是有句歇后语“包公打銮驾——公事公办”嘛,后面紧接着是《铡包勉》的故事了

《铡包勉》

包拯奉旨去往陈州放粮,首相王延龄、司马赵斌和大太监陈琳同去长亭为他饯行。包拯的侄子包勉原来是萧山县知县,因为守不住清贫,贪污十万银子被人参奏弃官回家,他受母亲吴妙贞之托来长亭为叔叔饯行,想顺便向包拯要个官做做,结果把自己贪赃枉法的事情告诉了赵斌,赵斌本就不甘心来为包拯饯行,故意当着众人面说出此事,包拯刚正不阿,依法处置,要铡包勉,包勉求赵斌、王延龄和陈琳说情,三人求包拯不要铡包勉,包拯不听,赵斌讽刺包拯,铡了包勉谁替包家赚银子,包拯愤怒,铡了包勉,以正国法,写下家书,让王朝送给嫂娘吴妙贞后,怒斥完赵斌,放粮去了。

裘盛戎大师、朱锦华先生,海派包公李如春先生的代表作,后面的故事就是《赤桑镇》了。

《赤桑镇》

包拯铡死包勉后,王朝带着书信来到包家交给吴妙贞,吴妙贞读完信,伤心不已,埋怨包拯不顾叔侄之情把儿子给铡了,来到赤桑镇找包拯偿命,大骂他忘恩负义,包拯恭恭敬敬地劝说嫂娘,她的养育之恩,自己没有忘记,但是包勉贪赃枉法,国法难容,他不可徇私枉法,希望嫂娘宽恕,包拯承诺奉养孝敬吴妙贞,等她百年之后会为她披麻戴孝,吴妙贞是个深明大义的女人,理解了包拯,用酒水勉励包拯为百姓去私为公是理所应当的,与包拯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京剧《赤桑镇》剧照(源于网络)

裘盛戎大师和李多奎大师的代表作,两人的对唱非常经典。

《遇皇后·打龙袍》

包拯奉旨到陈州放完粮,回京时在天齐庙遇见李妃喊冤告状,向包拯诉说狸猫换太子之事,包拯见这老妇人拿出黄绫诗帕,认定她是皇帝的亲生母亲,决定带她回朝伸冤,回朝后借着元宵节请皇帝观赏花灯时,特意让灯官报灯名讲“雷打张继保的故事”,暗指皇帝不孝,讽谏皇帝查明“狸猫换太子”的真相,老太监陈琳对皇帝说出真相,皇帝赦免包拯,斩了郭槐,亲自迎接李太后还朝,李太后责备皇帝,命令包拯代替她打皇帝,包拯不好施行想到让皇帝脱下龙袍,打龙袍就算是打皇帝了,既保留了皇帝的颜面,也让李太后消了气。

京剧《遇皇后·打龙袍》剧照(源于网络)

最早是何桂山先生的代表作,后来是金少山大师、姜妙香大师、裘盛戎大师、李多奎大师、萧长华大师等的代表作了,这出戏里各个行当都有传世名段,相当经典。

《探阴山》

柳自芳的女儿柳金蝉自幼与表兄颜查散订亲,颜查散来柳家催婚,被柳自芳以他没有取得功名为由拒绝,柳金蝉和颜查散互相爱慕,柳金蝉让丫鬟把她的双凤钗的其中一支送给颜查散,以表心迹。元宵佳节,柳金蝉来到御街观灯被屠夫李保杀死在喜鹊桥边,颜查散和仆人路过发现柳金蝉已经身亡,衙役把颜查散当凶手抓捕了,知县江万里因为颜查散有一支凤钗,凤钗成对,判其死罪,处以绞刑。颜查散母亲到开封府告状,包拯带着王朝、马汉下到阴间查案,判官张洪是李保的舅舅,为了救外甥篡改了柳金蝉的生死簿,被油流鬼看见,柳金蝉的鬼魂被安排到阴桥下受罪。包拯来到阴间阎罗王亲自迎接,查看生死簿时,看到柳金蝉是被颜查散勒死的。觉得可疑要到望乡台找柳金蝉,判官为了不让包拯找到柳金蝉,让油流鬼把她藏在阴山,包拯不见柳金蝉想到在阴山,赶到阴山,油流鬼告诉他判官是李保的舅舅,改了生死簿,包拯到阎罗王面前控诉判官张洪,找油流鬼对质,真相大白,阎罗王把判官张洪交给包拯处置,包拯铡了判官,让柳金蝉、颜查散二人还阳结为夫妻。

京剧《探阴山》剧照(源于网络)

这出戏最早是刘永春先生的代表作,后来是金少山大师、裘盛戎大师的代表作。

《智斩鲁斋郎》

这出戏很特别,是为了纪念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根据他的《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改编演出的,包拯是由高派传人李和曾先生和“净角三奎之一”的王泉奎先生饰包拯。

皇亲国戚鲁斋郎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强抢银匠李二的妻子,李二追妻到了汴梁,不知到何处找鲁斋郎,昏倒在路边被祥符县县衙吏书张珪就回家让妻子为他看病。李二与张珪相称,张珪念在都是同乡的份上愿意帮李二写状纸,可当听到是鲁斋郎抢走李二妻子的时候,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李二要找包拯告状,可是包拯去江南巡视了,李二伤心过度病情加重了,张珪收留他在家中看病。清明节,张珪夫妇带着孩子扫墓归来,偶遇踏青的鲁斋郎,鲁斋郎逼着张珪献出妻子,张珪说孩子尚小需要人照顾,不愿意献妻。夜晚,鲁斋郎来到张家把玩厌了的李二妻子交给张珪用来交换张珪妻子,张珪妻子被抢走了,李二夫妻重逢,百感交集,张珪把孩子和全部家当托付给李二夫妻,自己看破红尘到云台观出家当了道士,张珪妻子刺杀鲁斋郎不成,自杀而亡。李二夫妻感激张珪的救命之恩,带着张珪的孩子到开封府喊冤告状,包拯得知这恶霸是鲁斋郎,怎能让他逍遥法外,可斩皇亲不是容易的事,包拯正在写奏折的时候,蜡烛的油滴在了折子上,包拯心生一计,把鲁斋郎写成鱼齐即,来到皇宫看到皇帝和鲁斋郎正在下棋,包拯将折子呈上,皇帝让他严明执法,包拯回到开封府在折子添上几笔,升堂审案,找来李二夫妻、张珪父子对质,鲁斋郎被正法。

这出戏和《打銮驾》一样只有音配像,现在基本上不演出了,太可惜了。

另外,海派“活包公”李如春先生有一出代表作《查御街》,只留下了6分多分钟的唱片,后来由小王桂卿先生配像,此剧已经失传,我并不知道剧情是什么,希望看过此剧的戏迷给补充一下吧。

《陈州放粮》与《打銮驾》是同一个故事,并不能算两个包公戏剧目,京剧《打銮驾》后面还有一折《铡庞昱》只有耳闻不见音像资料。

《包公辞朝》是河南曲剧的代表剧目,由康万生先生移植演出,我并没有看过京剧《包公辞朝》的全本,不知道剧情是否跟曲剧的一样所以并未把剧情写出来。

我只听过铡美案

在我国的戏曲舞dao台上,与bai包公有关的剧目du有很多,如:《赤桑镇》、《打zhi銮驾》、《秦香莲》、《打龙dao袍》、《下陈州》、《包龙误》、《智斩鲁斋郎》等等。在这些剧目中,充分表现了包公铁面无私、不畏权势、公正执法的高尚品质和英雄情怀。

铡美案、打龙袍、乌盆记。赤桑镇,铡包勉 ,遇皇后,智斩鲁斋郎,探阴山...... 七侠五义

襄樊有哪些地方戏

第496期节目预告

发布日期:[2008-9-21 17:17:07 ] 来自:

496期《梨园春》期节目预告

第一组擂台赛

单小八 上蔡 农业劳动者 豫剧《打金枝》选段

朱红美 汤阴 自由职业者 豫剧《南阳关》选段

姬宏明 中牟 农业劳动者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选段

第二组擂台赛

魏笑云 偃师 5岁 想当初孙飞虎....

刘涵硕 商丘 6岁 小郎门外

武 丹 南阳 7岁 穆桂英挂帅

豫剧《李清照》选段

表演:楚淑贞、 任三印

第三组擂台赛

王明书 社旗 干部 曲剧 《卷席筒》公堂

倪春艳 孟州 自由职业者 曲剧《寇准背靴》选段

王从荣 偃师 自由职业者 曲剧《泪洒相思地》选段

第四组擂台赛

石惠 淮阳 11岁 《花木兰》用巧计...

李鑫 信阳 豫剧《清风亭》奴才全将....

王瑞 义马市 豫剧《穆杨会》羞答答对奶奶

豫剧《清风亭》选段

表演:李树建

小品《请客》

表演:范军 马兰 杨国民

第五组擂台赛

王国华 山东泰安 豫剧《五世请缨》选段

王利霞 伊川 豫剧《麻风女》选段

王许丹 伊川 豫剧《大祭桩》选段

第六组擂台赛

张寓哲 5岁 信阳 豫剧《朝阳沟》我坚决在农村

邓朝阳 新乡 豫剧《朝阳沟》我坚决在农村

李锏 4岁 偃师 豫剧《狸猫换太子》今日里出门来

襄樊地处中原,有着古老的优秀文化传统,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流传至今。

一、襄樊戏曲

百年前,襄樊已有演戏活动。当时,襄樊无专用戏场,多在会馆里演出。外地旅居襄樊的工商界人士都各自建有同乡会馆,馆内建有戏台,每逢节日会期,这些离乡日久的外地人总想听听家乡戏,以慰思乡之情。如武昌馆唱汉戏,徽州馆请安庆班演徽戏,河南馆爱看豫剧,山西、陕西馆唱晋戏、梆子戏。一时八方杂剧云集,古城襄樊不失为热闹繁华的商埠。那时,襄樊四周农村有些集镇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也常唱会戏,如春季乡镇农具交流会就比较热闹。戏班子大多是从河南请来的越调、靠山黄、梆子等剧团。一个班子在一处集镇唱三天,习惯上的唱法是第一天演吉庆戏,第二天演唱工戏,第三天演武打戏。周围十里八乡的农民纷纷前往,看这一年一度的大戏。但也有许多穷苦农民不去看,尽管戏台离家门口不远。他们有的怕耽误生产不愿看,并劝告家里人和邻居也不要看;也有的不看戏倒不是没闲工夫,而是没有这份闲心。因为春季正是青黄不接季节,穷得连肚子都吃不饱,哪还有闲情逸致去看戏呢?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乡村兵匪遍地,社会很不安定,人民生活也日益贫困,城里的会馆戏也相继停演了。

进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襄花(花园)、襄老(老河口)公路通车后,襄樊市场又出现了繁荣局面。樊城开始上演京剧,演出的剧目有《狸猫换太子》一类的连台戏。那时,在陈老巷下首的徽州馆内开设了一个“升平戏院”,会馆隔壁是樊川旅馆,京剧华家班子来到襄樊后,就在“升平戏院”演出。他们既演京剧、昆曲,又演河北梆子。主要演员:生角小月樵、武生小月楼、花旦华玉凤,还有支鹤卿、童子云、小菊红、小菊仙等比较著名的演员。他们的演出很受襄樊群众的欢迎,上座率很高,在樊城演出了较长的时间。

到二十年代后期、三十年代初,是襄樊戏剧活动最兴盛时期。除了京剧外,又出现汉剧。在樊城又办起了两座戏院,一座在四官殿(即现在人民剧场)叫同乐剧院,一座叫俱乐戏院(在现在的樊城**院)。当时有两个汉剧班子在这两个剧院演出,相比之下,在同乐剧院演出的汉剧班子角色比较硬些,生意要好些。当时汉剧的著名角色有:一末袁双林、二净程金奎、三生罗胜奎、四旦刘春香、五丑胡友喜、六外程春桂,其它七小八帖九夫十杂每个行当都有。袁双林、程春桂、胡友喜后来到武汉民众乐园演出,闻名武汉。袁双林在解放后还是武汉汉剧院的名演员。当时的四官殿一带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区。除剧院外,在四官殿东侧还有一个皮影戏院,也很受群众欢迎。四官殿西侧有一些茶馆,茶馆里经常有些说唱艺人在演出。这样,四官殿一带每天从午后到傍晚,车水马龙,十分热闹,不少达官贵人、富商大户坐着人力车来此消遣。当时汉剧演出的传统剧目有《翠屏山》、《挑帘裁衣》、《武松杀嫂》、《梅龙镇》、《僧尼会》等等。由于有些传统剧目有些糟粕,迎合了有闲阶级的低级趣味,一些太太、**、大家闺秀经常耳濡目染这些低级庸俗的表演,就引出了许多闺阃丑闻。后来,华家班散了,演员多数远走他乡,升平戏院关门了,同乐戏院、俱乐戏院的汉剧也停演了,这时来了一个京剧白家班。白家班是个很有功底的班子,与华家相比,华家班偏重于演折子戏,主要在唱功、做功上下工夫;而白家班子唱、做、武打俱全。著名演员有青衣白兰芳、青衣花旦白兰秋、名丑李成泰。尤其是武生白连昆的戏十分卖座,很受群众欢迎。到四十年代,襄樊本地的京剧爱好者组成了一个京剧社,停停演演地搞了好几年。解放后,人民就开始注意培养新人,改造旧剧目,先成立京剧社,后成立京剧团,一直到今天。

除了京剧外,在襄樊一带流行的还有曲剧、花鼓戏。曲剧是年轻的地方戏,是由河南丝弦、曲子演化而来的,据说起源于河南省汝州。开始虽只唱一些民间故事小戏,如《白蛇传》、《西厢记》、《孔子叹颜回》等。后来,曲剧吸收了其它地方戏的戏目,又编了新的戏,更加适合舞台演出;在乐器上还增添了锣鼓、笙、钹等乐器,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地方戏。曲剧唱词浅显淳朴,唱腔变化多,有的演员在一段唱词中可运用“一纽丝”、“满洲”、“汉江”、“上流”等多种调门,为其它地方戏所不及。襄樊方言接近中州语系,易学唱曲剧。曲剧自二十年代在襄樊一带传播开后,即受到许多爱好者的欢迎。经过半个世纪的移植,现已根深叶茂。今天,不仅襄樊市区有曲剧团,一些市属县、镇也有曲剧团。每逢节日盛会,一些业余歌手也喜欢用曲剧唱腔自编自演地上台表演一番。在地方戏中,曲剧大有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花鼓戏又名襄阳花鼓,可谓是本地区的“土特产”。它有自己悠久的历史,演出的戏目和其它的花鼓戏目大致相同,只是襄阳花鼓在唱腔和乐器伴奏上有自己的特色。花鼓戏演出时由一名演员在前台边演边唱,当唱到每句末二字时,就由乐队伴奏人员合唱,俗名叫帮腔,声调拖长至三到四拍,等于胡琴的小过门,以便演员用此机会换气。襄阳花鼓戏无管弦乐器伴奏,只有锣、鼓、钹、小锣等打击乐器伴奏。花鼓戏演出时歌声高亢,锣鼓声响亮,如在夜深人静时演出,可以声震数里。花鼓戏也有不用帮腔的,如《兰桥会》中的四六句,《王小观灯》中的对唱都不用帮腔,唱腔幽雅,音乐欢快,很受群众欢迎。

旧时的花鼓戏演员都是戏曲业余爱好者,要演出就临时组成演出班子。旧社会,戏曲艺人是被人瞧不起的,象花鼓戏这样的草台班子更是官府打击的对象。官府常以“有伤风化”的罪名禁止花鼓戏演出。群众很喜爱花鼓戏,往往在傍晚时用高粱箔子往大树上一绑,点上一盏大油灯,搭成一个临时舞台就演出。因此留下了一句俗话叫“夜聚明散看花鼓”,可见花鼓戏生命力是很强的。到了三十年代,经常到花鼓戏场上拉夫抓丁,各种势力在戏场上抢劫斗殴的事也经常发生,使人们不敢演花鼓戏了,以致解放前很长时间看不到花鼓戏。解放后,人们又把多年不唱的花鼓戏搬上了舞台。

话剧在襄樊出现较晚,开始是以文明戏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而它往往随着革命的兴起成为宣传武器。襄阳二师学生演出过朝鲜志士安重根刺杀日本总督伊滕博文的戏,还自编自演了《五分钟》等剧,宣传了爱国主义,教育了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北伐时,襄樊进步人士曾在襄城东门外校场公演过《三阳开泰》剧,揭露了本地区三个地头蛇穷凶极恶压迫人民的罪行,唤起民众打倒土豪劣绅。“九·一八”事变后,襄樊许多学校的学生演出了揭露日寇暴行的文明戏。一九三0年前后,岘北中学和尚志小学的学生曾先后演出过郭沫若的《卓文君》、胡适的《终身大事》,这可以说是襄樊表演话剧的开端。抗日战争初期,光未然、洪深先后率领上海救亡演剧第七队和第二队来襄樊演出,使群众第一次看到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并看到《毒药》、《死里求生》等独幕话剧。这以后,抗日救亡活动蓬勃发展,接着有《雷雨》、《活地狱》、《春雷》、《血泪情空》等多幕话剧出现在襄樊舞台上。襄樊解放后,许多解放军文工团先后演出《白毛女》、《刘胡兰》、《血泪仇》,襄樊市教联剧团还演出过《王秀鸾》,从此带有乐器伴奏,边说边唱的新歌剧也兴旺起来。

二、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活动

除了在剧场舞台上表演的京剧、豫剧等戏剧外,自古以来,襄樊民间的文艺活动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木偶戏、皮影戏、说唱、曲艺和杂耍等等。

木偶戏来自河南,有提偶、肘偶两种。提偶是以六根丝线的一端连接木偶四肢和头背,另一端接在小竹圈上,艺人在幕后提调木偶作出各种动作表演。肘偶是用手肘来调动五十公分高的木偶表演。偶戏艺人都唱河南地方戏,如梆子、越调等,以唱工为主。提偶演员一般五人,肘偶要十几人,戏班必须有两名硬角色以吸引观众。每年春秋两季,木偶戏走村串乡表演,颇受群众欢迎。二十年代后,襄樊一带发生灾荒,演木偶戏的艺人都返回故乡了。时隔半个世纪后,很少看到木偶戏来襄樊演出。

皮影戏是用皮革雕刻成人物形象,用灯光投影在一块白布单上表演各种地方戏,有梆子、越调、二簧、汉戏、板板腔等五种。前三种以唱功为主,生、旦、净、末、丑各色唱腔各有专职。腔调带有晋戏、秦腔、碗碗腔。胡琴的音色也带有晋音胡琴的委婉和秦胡的高亢。因此,人们称为山陕流派。这三种戏群众爱听。汉戏和板板腔唱念兼作,近似说书。皮影戏表演时银幕上场面热闹,演出收费少,很受一般老百姓的欢迎。旧时农村有乡规民约、祈祷还愿、生子祝寿的活动时,邀请皮影戏班到村里演出一两场,亲朋旧友、全村乡邻都可共聚一堂欣赏。有些皮影戏班子还到深山老林演出,直到天寒地冻时才封箱回家,这也为山区人民带来了一点乐趣。

说唱在本地区常见的形式有评书、鼓儿词、三弦、河南坠子、大鼓、京腔、道情、丝弦、曲子、相声、“打火炮”、“打万字”等种类。说唱艺人最早的活动场地是在上自公馆门、下至迎旭门的樊城河滩上,这里商船云集,人群熙攘,各种说唱艺人就在河滩上的人流中摆摊设点,献技献艺。一些露天茶馆、各种小吃摊也在这里开辟市场,中间还夹有卖药的江湖郎中,看相的卦摊。往来行人停步在说唱的书摊旁围观,往往围成一道道围墙。说唱艺人歌声一停,弦声嘎然而止,听众拍手叫好,演员手持小笸箩向观众随便讨取三五文铜钱的赏赐也就满意了。到了二十年代,市区内建起了游艺场(现在的京剧院附近),襄樊的说唱艺人都寄居在各茶馆里献技献艺,虽然免掉了在河滩上风吹雨淋的卖艺之苦,但还是以同一手段向观众讨取一点小钱来糊口。

说到说唱的种类,首先要说到评书。它在表演时先以“惊堂木”击案,这是为了提请听众注意;然后艺人清说一些故事,内容大多为公案、武侠。名艺人徐狗子、换朝等常在四官殿表演,很受群众欢迎。

鼓儿词:艺人在表演时一只手持两片顽铁叮当作响,另一只手持木棒,在演唱一段后敲几声大鼓作为中间间歇时间。它表演的内容和评书差不多,但唱腔要求押韵。旧时评书艺人和鼓儿词艺人常走村串镇,在一个地方表演几天,然后又到新地方去流动演出。

三弦、坠子、大鼓、京腔表演时都是用弹拉的丝弦乐器,演唱节目也大致相同,只是唱法上各有千秋。

道情艺人表演时手持渔鼓、简板,走村串乡地歌唱民间传说小故事,以收取一点报酬,实际是一种乞讨。

丝弦曲子又叫大调曲子,以二胡、月琴、筝等三种乐器组成,在农村傍晚时节演唱几段曲子,弹奏几支板头调,如《高山流水》、《平沙落雁》等。听众听到这清新幽雅的曲调也很高兴,经常公摊一碗两碗粮食给艺人,这就是艺人们表演一场的报酬。

相声,在抗战前有一班演员在襄樊市区表演过,也很受群众欢迎。但说相声要会普通话,在本地推广不开,演员走后,一直到解放时也再没人能表演这门艺术。

“打火炮”也就是花鼓戏清唱,在农村很流行。许多农村都有锣鼓,农闲时青年歌手约集在一起打起锣鼓,唱起襄樊花鼓,喊几句花鼓乱弹,以泄胸中的郁闷,这也是旧时农民苦中作乐的一种形式。

“打万字”是汉剧清唱的别名,演员多是汉剧业余爱好者,表演的节目是汉剧传统戏,多在茶馆或市民家唱堂会。由于襄樊市位于汉水中游,湘、鄂、赣的商船往来于襄樊,其中不乏汉剧爱好者,这些离乡之客听到这“打万字”的歌声倍感亲切,因此,当年汉剧清唱茶馆经常是座无虚席。二十年代中期军阀混战,商船往来大减,听众日稀,清唱也就停演了。随着岁月的流逝,清唱老艺人相继去世,这种汉剧清唱式的表演也就后继无人了。除了汉剧清唱外,还有一种高腔清唱。在乐器方面,有乐器合奏《十翻》,这些都早已失了。 (摘自<樊城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