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剧送女_蒲剧送女武俊英唱段

       我非常愿意为大家解答关于蒲剧送女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包含了一些复杂而有趣的问题,我将尽力给出简明扼要的答案,并提供进一步的阅读材料供大家深入研究。

1.蒲剧的历史沿革

2.请问诸位,哪里有《蒲剧三娘教子》的唱词啊?

3.看瓜女李凤英是哪个戏曲里的人物

4.蒲剧《红梨记·采花》改编自昆曲

蒲剧送女_蒲剧送女武俊英唱段

蒲剧的历史沿革

        一说胚胎于晋南和陕西东部民间的锣鼓杂戏(陕西称“跳戏”);一说为北曲遗响,同山、陕民歌小曲、典艺结合的“弦索调”,至明中叶受青阳腔(清戏)影响后演变而成。

       山西蒲州与陕西同州(大荔)﹑朝邑﹐河南陕州(陕县)﹑灵宝﹐地处黄河中游﹐居黄河激流南下而折流向东的三角地带﹐彼此隔河相望﹐长期以来有著经济﹑文化的密切交往﹐其风俗习惯﹑语音﹑方言也大体相同。明末清初﹐这一带已有“乱弹”流行。孔尚任于康熙四十六年所作《平阳竹枝词·乱弹词》可为证。当时的平阳乱弹演技已有相当水平,曾博得康熙帝的赏识。其旦角葵娃的“花梆子”小步非常出色,受到孔尚任的赏识。康熙至乾隆时,北京观众也称蒲剧为“西调”、“西秦腔”、“勾腔”。咸丰、同治后,又多以“山梆子”称之(见清吴长元《燕兰小谱》、近人王芷章《腔调考源》)。所谓“山陕梆子”,当时泛指山西晋南的蒲州梆子和陕西的同州梆子。两地仅一河之隔,语言相近,风俗习惯相同,又有大庆亲渡口毗连一体,艺人相互搭班演出,历来无艺界。乾隆年间秦腔名旦申祥麟曾渡黄河“由蒲州售技至太原”(清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嘉庆年间北京有“山陕班”演出,直到光绪、宣统年间,蒲州和同州艺人仍有在北京搭梆子班演唱的,如名须生郭宝臣和白长命合演《鞭打芦花》。故京﹑津﹑直隶(河北)一向谓之“山陕梆子”。此外﹐他们还有过共同组班南下﹐在湖北襄阳老河口演戏的经历。山陕梆子对各地梆子腔剧种的形成﹐曾起过重要的作用。其后两个剧种始逐渐分道发展。分别以蒲州和同州命名的蒲州梆子与同州梆子虽为两个剧种﹐但实同源于此。它们唱腔相似﹐戏路相通﹐今天虽各有不同发展变化﹐然两地艺人均自称为“乱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蒲州梆子重振雄风,不仅在晋南各县建立了三十多个专业剧团,五十的代初,太原市也成立了蒲剧学社并从西安接回了王秀兰等一批艺人组成大众蒲剧团,后移归晋南地区改建为晋南蒲剧院。河南省灵宝、卢氏、陕县、陕西省延安、子丹、安塞,甘肃省定西地区等也都有专业剧团。省内外剧团总数达四十多个,从业人员三千多名。

       1950年以后,远适西安的名老艺人相继返回晋南,成为蒲州梆子的代表人物,特别是晋南蒲剧院涌现了阎逢春、张庆奎、王秀兰、杨虎山、筱月来等五大名演员,艺术方面有了超越前人的发展:王秀兰的《烤火》、《杀狗》、《表花》,阎逢春的《跑城》、《杀驿》,杨虎山的《吃草》,张庆奎的《观阵》,筱月来的《白龙关》,田郁文的《杀狗》、《送女》等等,都有人所不及的绝活儿,常使省内外观众叹为观止。唱腔则由于不少名家长期与西安乱弹接触甚至兼演之,使蒲剧唱腔有了一些秦腔韵味。伴随五大名演员成长的是长期与他们合作、为他们服务的一批编、导、音、美创作人员,对蒲剧艺术的发作出了重大贡献。几位艺术资料的建设者对蒲剧各种资料的积累与整理,筚路蓝缕,功不可没。创作人员通力合作,先后整理改编了《薛刚反唐》、《意中缘》、《燕燕》、《窦娥冤》、(已摄成影片)、《三家店》、《麟骨床》、《赵氏孤儿》等传统剧目,创作了《白沟河》、《港口驿》等新编古代戏和《结亲记》、《蛟河浪》、《向阳坡》等现代戏,在省内外均有较大影响。 须生多用“四子”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四子”即胡子(髯口)、翅子(帽翅)、鞭子(马鞭)、梢子(甩发)。前辈艺人对这些特技的运用,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总结出一整套特技运用的口诀。胡子的运用有二十字口诀:“推、掠、掳、弹、捻、捋、吹、揉、挡、端、抹、摊、扬、盖、绕、耍、撂、甩、咬、翻。”

       帽翅的运用有四句口诀:“左闪右不动,右闪左即停;上下交并用,前后旋绕行。”

       鞭子的运用有二十四字口诀:“上、下、抖、捋、蹁、左、右、斜、跨、翻,坐、掳、回、拉、绊、扑、立、拴、引、卧、扬、攀。”

       小旦在表演上多用扇子、手帕、血彩、鞒功,以及“花梆子”小步功的训练和使用。扇子可变六、七十种样式,对表现人物感情颇有帮助。运用上有十六字口诀:“撒、合、弹、扇、抖、颤、抡、翻,抄、回、飞、转,辅、映、手、颠。”

       血彩常用以表现人物性格。“花梆子”小步功,早在康熙年间,平阳名角葵娃的“小步”就已驰名。现代旦角演员孙广胜、筱兰香、王秀兰等,在花梆子小步基本功上,总结出一套训练方法:“小腿带大腿,疾行如游水,身稳裙不动,两脚向前滚。”小生多用翎子、帽子、梢子等特技刻画人物。此外,青衣、二花脸、丑角,也都有各自的特技。 蒲剧的脸谱,构图、色彩、线条简洁朴素,活泼明朗,富有装饰趣味,较恰当地表现了剧中人的形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有的还表现了其出身及重要经历。在用色上,多用红、黑、白(亦称“粉”)、绿、紫、灰、金等,一般规律为红忠、黑直、白奸,绿多用于绿林好汉、草莽英雄,亦用于神、鬼、妖怪,金多用于神仙、妖。在白脸中又有水粉与油粉之分。

       丑行的脸谱,大体可分为大三花脸、小三花脸、老三花脸三种,其区别主要按鼻上所画白色面积的大小,形状和底色的不同,以及眼、眉、嘴不同的勾画。用以分别表示正直憨厚、滑稽可爱和奸诈阴险。此外,生、旦中也有少数采用脸谱的。除脸谱外,生、旦的化装,小旦、正旦画眼描眉,施粉涂胭脂画口红,比较讲究。其他行当如小生、须生只用干黑画眼描眉,脸上、眉心稍擦干红,不施脂粉。建国后有很大改进,已较为细致讲究。 蒲剧的音乐唱腔属板腔体,腔高板急,慷慨激越。唱腔部分以板式变化为主,另有花腔和杂腔部分。花腔,有十三湾、花腔、二音腔、三倒腔等。这些花腔,除“十三湾”是专戏专用外其他都与慢板、二性腔溶为一体使用,为各种板式的扩展乐句或附加乐句,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腔式。在各种板腔之外,还有不少杂腔,均自其他剧种吸收来。有的单用唢呐伴奏,昆腔则专用笛子伴奏。

       蒲剧唱腔﹐为徵调式﹐采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起调高,音域宽。建国前通常用的是“二眼调”﹑“梅花调”﹐现多用G调。因其音域宽广﹐旋律跳跃性大﹐腔高板急﹐起伏跌宕﹐旋律跳跃幅度大。有时在一拍内就直接有十四度的跳越。故长於抒发激越凄楚的情绪﹐具有豪迈奔放的特色。演唱时大小嗓兼用。板式有一板三眼的慢板(四股眼)﹐一板一眼的二性﹐有板无眼的紧二性﹔有板无眼的流水与紧打慢唱的紧流水﹐以及介板﹑滚白﹑倒板等。一句唱腔,前半节用本音,中间用复音,末尾仍过渡到本音。因而给人以高亢激越之感。伴奏乐队分文﹑武场﹐文场以板胡为主弦乐器﹐辅以笛﹑二股弦﹑三弦﹑二胡等。武场有鼓板﹑枣梆﹑马锣﹑铙钹等。 伴奏乐器包括文场和武场。文场主要乐器是呼胡笛子二股弦、二胡、三弦、大唢呐与小唢呐。武场主要乐器是鼓板、雌板、梆子、马锣、铙钹、小锣、铰子、堂鼓、战鼓、碰铃、云锣、道锣、木鱼、京锣。

       蒲州梆子唱腔以梆子腔为主,另有昆曲、吹腔及民歌小调等。梆子腔属板腔体,有7种基本板式,另有唢呐曲牌和丝弦曲牌三百多支。蒲州梆子的声腔特征是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慷慨激越的情绪。蒲剧音乐长于表现激情。蒲剧唱腔由于当地人民生活习性和语言、音调关系,其旋律跳跃幅度大(通常有十一度乃至十四度猛跳),起调高(过去用二眼调,相当于bB调,直至梅花调相当C调。现今多用G或#G调),大小嗓兼用。腔高板急,起伏跌宕,长于抒发激跃凄楚的情绪。故蒲州梆子素以慷慨激昂,粗犷豪放著称。在演唱过程中演员大小嗓兼用,往往出现十度以上或两个八度的跳跃,行腔高亢奔放,富于激情。伴奏乐队有文、武场之分,文场乐器以板胡为主,辅以笛、二股弦、三弦、二胡等;武场乐器采用鼓板、枣梆、马锣、铙钹等,锣鼓经十分丰富。

请问诸位,哪里有《蒲剧三娘教子》的唱词啊?

       为了争取更多的观众,为了让蒲剧走向全国,她便在演唱实践中对蒲剧旦角的唱腔进行了改革创新。 武俊英深受群众喜爱,不仅仅是因为她戏唱得好。她出名后,演出活动十分频繁,但却从来不端名家架子。她常说:“人民需要艺术,艺术离不开人民”。所以,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常年下乡随团演出,每年她都要演出200多场。热情的戏迷有时要求她加演节目,她也从不回绝。有时戏演完了,戏迷们不愿走,她就清唱。她认为,戏迷们辛辛苦苦跑来看戏,她苦点累点不算什么,一定要让观众们高兴而来,满意离去。

       另外,她每每到乡村演出,都要打听当地有没有厂矿、革命军人或敬老院等。如有,她就组织演员前往进行义务演出。许多年来,她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所以,她在老百姓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有一位病卧在床的老太太曾说:“这一辈子恐怕难看上武俊英唱戏了。”武俊英得知后,就和丈夫两人大雪天步行到老人家里,专门为她一个人唱了一场戏,感动得老太太在病床上哭了。2001年5月1日,武俊英到正在修建中的运三高速工地演出,工人激动地将她围住,要求与她合影,武俊英不嫌人多和麻烦,一一答应他们的要求。

       每到一处,武俊英演唱完毕,不但要和老百姓同娱同乐,还会请戏迷们对她的唱腔提出意见,她也不断改进自己的唱腔艺术,使“俊英腔”在舞台上演出时情先于声又情溢于声,更具艺术魅力。

       外地人称山西有个武俊英,戏曲界说她是八十年代的王秀兰,戏迷们说得更动情动听:“只要看苏三,苦累也心甘;宁走几十里,不能误《送女》。”然而,俊英却没有一点名演员的架子,总是那么朴素,那么平常,犹如淡雅平凡的腊梅。她整天脑子里想的是艺术,心里边装的是观众。她始终遵循党的“二为”方针,常年坚持随团上山下乡为广大人民群众演出,以实际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剧团每年下乡演出三百余场,她本人就要参加近二百余场演出。在演出时,她以身作则,服从剧务分配,让演哪旦戏就演哪旦戏。有时一天演两场,有时一场上两角,她二话不说连演连上。有时戏完了,观众过罢瘾还不走,要求加段清唱,她毫不推辞,出场清唱,尽量满足观众要求。她说:“观众辛辛苦苦跑路花钱来看戏,我苦点累点没啥,一定要让观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去。” 由于她与广大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每到一个演出点,特别是山区老区,她都要利用休息时间组织伙伴们到当地的敬老院、军烈属户、专业户、厂矿车间,为看不上戏的群众表演清唱,把党的温暖送到坑口炕头。有次在临汾革命老区陶寺演出正逢重阳敬老节,她同演职员们步行三里路到镇敬老院为老红军、老革命表演清唱,正巧县上也来慰问,见状十分感动,拉着俊英的手说:你替我们做了工作,我代表全县人民感谢你们!有年冬天在河南灵宝山区演出,俊英听人说山上有对夫妻是残疾人,想看戏来不了。戏完后,她叫上拉板胡的丈夫,冒着风雪爬上门,专门为这对夫妻演唱,直感动得这对夫妻热泪盈眶地说:“我只说这辈子看不上武俊英的戏了,谁知你把戏送到我家炕头,这都是托党的福啊!我就是死了,也没遗憾啦!”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武俊英说:“古人有一句话,宁舍十亩田,不舍一场戏。”意即演员们非常珍惜每一次的登台演出。而武俊英经常把上台演出的机会让给年轻人,在她的影响下,许多演员也都纷纷效仿。在这种体制下,该团的演出经常获奖。演员王艺华、吉有芳先后分别获得中国戏曲梅花奖。一大批年轻演员已崭露头角,如贾菊兰、王苗苗、程小荣、杨燕燕、李小芳等青年演员已深受广大戏迷的喜爱。目前,运城市蒲剧团拥有3个梅花奖演员,10个杏花奖演员,12个龙门奖演员。所以,在戏迷们的眼里,武俊英是一个好演员,而在蒲剧团青年演员的心中,她还是一个好老师,好领导。

       大型现代剧《滴血的母爱》反映了一位个体女老板平时生意忙,无暇照顾正上学的孩子,只是在经济上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结果其孩子因上网、早恋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该剧情节紧凑,催人泪下,对现在的中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武俊英在剧中饰演个体女老板。她说,我们剧团这么多年的宗旨就是出好戏,推人才。 武俊英在舞台上是个好演员,在家中也是一个誉满乡邻的好媳妇。她把年过八旬的公婆接到她家,精心侍奉,极尽孝心。她不仅为婆婆洗衣做饭,梳头洗脚,还为重病的公公接屎端尿,邻里们都夸她待老人胜过亲闺女,市里特评她为敬老孝星。但她为了演出,有时也难顾家,不得不牺牲一些亲情。她弟弟、妹妹结婚时,都因有演出任务,当天晚上戏演完后才赶回家,第二天客人未走,她又要匆匆赶回剧团参加晚上的演出。特别是她的独生女卫红,一生下来就交给公婆代养,一年忙于演出也难得见上几面,致使孩子见了她不知叫妈妈叫阿姨。她虽然心里难受,眼中流泪,但却能为观众演出而欣慰。

看瓜女李凤英是哪个戏曲里的人物

       娘把你奴才

       待为娘我将苦楚细对儿言

       想当年为娘我出身贫*

       娘曾在王府内当过丫环

       天不幸王老爷身把病染

       才请来儿的父薛门的医官

       诊罢脉用罢药疾病好转

       王老爷与儿父书馆交谈

       有为娘捧茶到书馆

       儿的父他见娘心喜欢

       王老爷他为报恩从中周全

       我才与儿的父结为良缘

       娘来到你薛家自奉必俭

       你大娘和亲娘把我下眼观

       日每间茶和饭不能饱暧

       到晚间她命娘柴棚里安眠

       儿的父瞧见了好言相劝

       你大娘和亲娘叫骂不堪

       立逼得儿的父实难停站

       身背上药包裹他离了家园

       闻人说到镇江儿父命断

       娘差去老薛保千里迢迢搬尸回还

       你大娘和亲娘心肠大变

       一个个翻穿裙各自嫁男

       那一时留下你三月未满

       有为娘我见你小搂抱在怀间

       你左边尿湿我左边换

       将右边尿湿了娘抱到怀前

       把娘的衣衫齐尿遍

       娘一夜到明暧不干

       半夜里你哭得哀声不断

       娘抱儿到廊下来嬉玩

       三九天冻得娘团团打颤

       你奴才见明月拍手喜欢

       娘为儿我把苦受遍

       娘为儿我节食又省穿

       东邻西舍用午饭

       娘儿们早饭未曾餐

       无奈到邻舍借米面

       邻舍们他见娘把门关

       常言到急借要早还

       下一次再借不做难

       娘只借来无力还

       众邻舍把娘我下眼观

       娘心想盼儿吃碗饱饭

       娘心想盼儿穿件衣衫

       送你南学把书念

       儿天气尚早回家园

       回到家中要用饭

       你背书不会你口胡言

       你说我不是你生身母

       又言道你不是我亲生的男呀

       纵然不是你的生身母

       受辛苦抓养你一十三年

       任儿成龙龙上天

       任儿变虎虎归山

       从今向后娘不管

       成龙变虎任儿玩

蒲剧《红梨记·采花》改编自昆曲

       蒲剧《双麟锁》剧情:

        明朝年间,宦家后代薛连登拜别父母上京赶考。夫妻离别之时,薛连登于妻腹中婴儿取下名讳,走后生下一对双胞胎,邻居特制一对麒麟锁相赠。不料冤家路窄,薛连登考场被害,险遭暗算,无奈改名换姓,隐居深山。薛家被灭门抄斩,薛妻李凤英携子出逃,不想中途丢失,被生意人马虎串收养;乳娘抱养一子又被黄门所夺。十八年后各地举子又进京赶考,改名换姓的父子三人途中相遇,但互不相识,结为金兰之好!苦尽甘来,互不相识的父子三人俱金榜题名夙愿以偿。妻李凤英沿街乞讨,千里寻夫,因手无分文交不到点钱遂自卖身为奴作婢……其妻寻找无果,去到都察院告状,把家园表述一番,最后全家团圆

        蒲剧《红梨记·采花》(改编自昆曲)

        原创: 柴亚基? 河津市小梅花蒲剧团

        (老旦扮花婆挎篮子上,唱)

        二性休道是年纪迈不可艳妆,戴一朵花儿也还漂亮。少年人好比那三春艳芳,我老婆也称得桂花暗香。王老爷命我花园行走,挎竹篮行在了羊肠路上。也不为采花游春解烦闷,为的是劝相公赶考拜皇。有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花腔留板我这里且把脚步忙。

        (白)老身花婆,当年在相府为丞相家中采花插花,后来丞相逼迫谢素秋为妾,素秋不从,被关在小房,是老身可怜与她,偷来钥键私放了她,与她一同逃走,谁知金兵南犯,我二人无路可走,幸而在此地被王老爷收留,王老爷与赵汝舟赵相公乃是故交,那赵相公素来爱慕素秋,二人从未见面,老爷多次试探,他二人虽不曾见面,素秋却是将心托付,实在可赞。只是赵相公不往杭州会试,不成大器,老爷多次相劝与他,无奈他上月偶然隔着花墙窥见素秋,不知她名号,只是情滞难收,故而不愿行走,昨日素秋听了老爷之言,假称是周老爷女儿与赵相公花亭会面,鸡鸣而散,老身与王老爷定下一计,今日采花,赵相公必定要来此地,等他来了,我就用言语瞒哄与他,定能叫他上京赶考。正是:儿女缠绵是有情,老婆子一语就解铃。(采花)

        (小生扮赵汝舟执红梨花上,唱)

        二性昨夜花亭见美人,相约赠花情意长。聘婷一袅柳腰软,青丝万千裙摆慌。她说是老爷家中堂上女,哪一个老爷坐黄堂?今日里花园再行走,若得见美人再问端详。

        (白)我赵汝舟,昨日美人赠花一支,今日再到花园,若得见她,却是好也!咦,那旁有一老妈妈采花,哎,这万般花儿,不如这一支红梨花哟!

        二性纵然你梅花高洁尘不染,不如这红梨花花如人面。休道是碧桃花人面相映,也不如这红梨花俏丽人前。便道是芙蓉海棠少娇艳,木犀秋菊短缠绵。

        老旦(唱)我这里抬头用目观看,赵相公捻梨花不住赏玩。我这里假意儿上前见礼,他问我一声应一言。(见礼)

        (白)相公见礼了。

        小生(白)老妈妈还礼了。(将梨花收入袖子内)

        老旦(白)相公是谁家公子,哪户才郎?为何立在花园之中?

        小生(白)老妈妈过誉了,小生不是哪家公子才郎,小生乃贫寒子弟,姓赵名汝舟,小字回洲。与王老爷乃是故交,今日闲来无事,来花园内闲游一番。

        老旦(白)原来如此。

        小生(白)老妈妈,你在此做甚?

        老旦(白)相公有所不知,老身家贫,当年街头行乞,多蒙王老爷,叫我花园采花集市叫卖,以此度日。如今身上衣物口中食物,俱都是这百花助来。

        小生(白)原来如此,老妈妈,你篮中现有什么花儿?

        老旦(白)各色花儿一应尽有。

        小生(笑,白)老妈妈,只怕不是一应具有。

        老旦(白)这是自然,哪有春日叫卖桂花的。如今时节的`花儿,我这里么,一应都有。

        小生(白)如此说来,都有些什么花儿?待我看来。(从篮子中拿出一支桃花)老妈妈,这桃花可不是值钱的花儿。

        老旦(笑,白)相公。(唱)

        二性你休笑桃花不值钱,百花娇嫩数它鲜。王母瑶池桃花染,何仙姑扫落花思念桃园。你既是读书人应知陶潜,世上谁不爱慕桃源。那崔护借水三月三,人面桃花映缠绵。视敛殷勤桃花助,到后来与美人结为良缘。三月春光花正满,艳粉如玉谁不恋!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梅花,夹白)这花从何而来!

        老旦(唱)老梅一支留春色,那梅花品行端正不畏霜寒。梅花池边来洗砚,朵朵花开暗香延。大庾岭梅花喷遍山,一山烈火开春原。春光不嫌老梅淡,老梅经风俗不沾。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玉兰花,夹白)这花儿又厚又大,实在累赘,要它何用!

        老旦(唱)玉兰花如玉白又嫩,受不得一星半点折辱痕。春光早开又早谢,美人也得好人扪。这玉兰开放如佛手,净在莲座听佛文。只可惜花开无叶伴,孤孤单单一个人。相公若是把它爱,何不如轻放它在玉瓶。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玫瑰,夹白)这尽是些尖刺,也无用啊。

        老旦(唱)玫瑰花花中宝又香又美,为什么有刺儿就把它扬弃?尘世间各样人好恶掺起,难道说嫌饭烫倒与狗食?

        小生(从篮子中拿出一支杏花,夹白)这红杏花有什么好看!

        老旦(唱)闹春意不靠别人是红杏,出墙来看屐印游园不逢。酸杏儿和青梅一对醋瓮,累累枝头可爱可喜如小铃。小楼一夜春雨乱,深巷明朝红杏一袅娉婷。(牌子起)

        小生(白)这没有了。底下这柏枝子,竹叶子,什么用?(牌子收)

        老旦(唱)若无有绿叶青枝来相护,嫩花春光都糊涂。道家子弟采柏叶,儒生儿孙,相公啊,这竹子,不可居无。

        小生(白)颠来倒去,也不过这几样,老妈妈,我这里有一枝花,倒也别致,你不如拿去换钱,包管你一辈子都够了。

        老旦(白)噢,怎么说,相公有奇花异草,拿出来老身开开眼,若是相公相赠,老身感激不尽。

        小生(白)你来看。(袖子中取出红梨花)这花儿可是宝贝呀!

        老旦(假装害怕,白)哎呀!打鬼打鬼!

        小生(白)老妈妈好没道理,这是花儿,说什么打鬼!

        老旦(白)相公,这花儿哪里来的?

        小生(白)他人所赠。

        老旦(假哭,白)哎呦,我那苦命的儿呀!

        小生(急忙,白)老妈妈怎么哭起来了?

        老旦(白)相公,你道这花园是何人的?

        小生(白)王义兄。

        老旦(白)相公有所不知,这园子原本是一位周老爷的花园,那周老爷有一女儿,俏丽过人,不幸早亡,就埋在花园东角,坟上生一株梨树,准开红梨花,这姑娘灵魂不散,就在园中勾引年轻后生。当日老身有一儿子,也是要读书赶考,嫌书房吵闹,向王老爷借了这个花园来读书。谁知有一俊秀美女,姿色无比,夜里在花亭上吟诗作对,我儿一见倾心,上亭来与她说话,那女子用言语百般引逗,我儿乃是年轻轻的一个少年家,哪里经过此事!二人是勾肩搭背,情意绵绵,正要行不才之事,忽听鸡鸣头遍,女子急忙离去,我儿怅惘难解,后几日夜里,那女子又来,与我儿巫山云雨,枕旁被下,不上半月光景,我那苦命的儿,一病不起,命见阎王了!我儿临死之前,对我言说那女子之事,我才明白,是他说道,那女鬼头戴红梨花,以花相赠,侵蚀精气,才致不治。哎!我那苦命的儿!(假哭)

        小生(害怕,白)老妈妈,你那儿子可曾对你言说那女子的容貌?

        老旦(白)说过呀!(唱)

        二性那女子生的来无有指摘,桃花眼蚕蛾眉檀口香腮。头戴着红梨花妖艳诱惑,左眼下美人痣又添美来。行莲步着一身湖青衣衫,八幅罗裙头上梨花钗。

        小生(害怕,白)老妈妈,这可是真的?

        老旦(白)我儿的苦,做娘的岂能胡言!相公,你拿着一支红梨花,莫非你见过那女鬼了?

        小生(急忙,白)正是,老妈妈,你要救我一救啊。

        老旦(假装恨,白)周**,周**,你害人不浅。罢了罢了,我那苦命的儿!你放心,周**逮住这位相公了,你有了替身,阴曹地府也就好受了!相公,我不敢在此久留,你看阴风起来了!(急忙下)

        小生(急忙,叫)老妈妈!老妈妈!啊!(扔掉红梨花)哎呀不好!听那老妈妈所言,只怕那女鬼已然要勾我的魂了,这却如何是好!罢了罢了!王义兄多次想劝我上京赶考,他既然为我备下盘缠物件,我就不辞而别了!

        二性一阵风吹得我心软意寒,怕的是年少被鬼来纠缠。我急忙回书房去打点,留板即刻间往京都去躲鬼冤。(下)

       好了,今天关于“蒲剧送女”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蒲剧送女”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